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孙中山一生三次到北京:
1945年孙中山之子孙科被
孙中山在这里当选临时大
1960年代苏联青年沙滩休
马君武拳打宋教仁 受到
萧龙友为孙中山诊病
《孙中山之死》南京遭禁
孙中山不赞成“鼓掌通过
孙中山家族后人生活现状
松本楼:昔日招待孙中山
最新热门    
 
青年孙中山的革命想像

时间:2007-3-10 10:34:23  来源:不详
884年便已“决志革命”的神话,坚持认为1895年孙中山即已确立了“共和革命”思想。这一做法,“固然摆脱了孙中山自述的阴影以及台湾史界的成说,但没有给孙中山早期思想研究带来突破”(陈建华:《“革命”的现代性——中国革命话语考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97页)。在沈渭滨笔下,青年孙中山也还是一个纯粹的革命家形象:“1892年7月,当孙中山获得西医书院授予的医学学位和领得在香港开业行医的资格证书,告别母校时,他已经是一个准备投身于现实*斗争,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医国手’了。”(沈渭滨:《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27页))历史研究贵在求真,尊重历史实际,研究孙中山这样的非凡人物亦不能例外。 

有鉴于此,本文以1895年广州起义(以下简称乙未举事)为中心,具体分析孙中山的言行、心态,试图把握青年孙中山特有的想像气质,及其对孙中山革命道路的影响。文章所用资料并不算新鲜,然以往研究者或少留意,或以先入之见视之。现本其客观之义钩稽提炼,庶几恢复一个真实、真切的青年孙中山形象。至于一个真切、完整的孙中山形象的重构,以及孙中山其人其事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重建,则有赖于学界的更多努力。 

 

一、心志强于形势:乙未举事的社会基础 

一场革命的爆发,必有其赖以发生的社会形势和依托力量,也即社会基础。那么,乙未举事的社会基础何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