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清代湖南首富朱昌琳 竟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清代官场多有“潜伏”者
美国华盛顿纪念塔的碑文
揭秘:清代曾有一次流产
清代性文化的严酷控制
现代海盗兽行揭秘:胃口
漂泊海外菩萨像将回拍 
海外的中国文物:法国仅
清代雍正朝的文字狱和“
最新热门    
 
清代海外领事制度论略

时间:2007-3-10 10:35:58  来源:不详
但是,清政府此后对领事人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曾纪泽出任公使时,针对上述情况,进一步提出对领事素质的要求。他认为,在一些通商大埠如新加坡,华洋交涉较多,“该处领事官实有联络邦交,保护商民之责,必得精明强干之员,方足以膺兹巨任。”⑧主张任命有才能的人充任。

在此时期内,经过驻外公使与清政府的努力,中国驻外领事馆初具规模。但是,清政府及驻外公使对设领意义的认识还是极为有限的。如郭嵩焘认为“设立领事,取从民愿而已,毫无当于国计”⑨。曾纪泽虽然认识到设领“确有微益”,但也认为“吾华领事不能干预政务,木强负气者,将启口舌之争。柔懦无能者,适招轻侮之,渐有损无益,不如已也。”⑩因此,他主张只在少数几处通商大埠,如新加坡、西贡、香港设立领事。李鸿章认识到设领可以获取情报,有益边防,但仅就日本一隅而言。总体看来,清朝统治者对海外设领事馆的深层意义并没有进一步认识。之所以如此,这主要还由于统治集团缺乏全面的国际*知识,对华侨在海外辛勤劳动给国家的巨大贡献,也缺乏足够重视,因此,在设领问题上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虽然如此,领事馆作为与中国传统迥异的事物,毕竟被接受,这本身也显示了清政府在外交近代化过程中的进步。

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到甲午战争之前,是清政府在海外设领的低潮时期。在长达近10年的时间里,清政府只在箱馆(1886)、槟榔屿(1893)两处设立了副领事。虽然这与列强的阻挠不无关系,如英国竭力反对清政府在香港设领,日斯巴尼亚(西班牙)力阻中国在小吕宋(今菲律宾)设领。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清政府自身的消极态度。一方面,已设领事之处,虽然华民受苛虐的状况得到缓解,但并没有使其处境得到根本改善;另一方面,80年代中期出使经费已入不敷用。基于以上考虑,对设领意义并没有深刻认识的清朝最高决策者不愿在海外增设领事。1887年10月,张之洞在派人赴南洋考察后上奏朝廷,认为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