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清代湖南首富朱昌琳 竟
孙中山一生三次到北京: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1960年夏天饥饿的北京:
溥杰故居(北京)
清代官场多有“潜伏”者
在红楼感受“新时代的先
北京首钢红楼宾馆
张廉云谈粉碎四人帮后的
白介夫:被逼出来的北京
最新热门    
 
清代北京会馆的*属性与士商交融

时间:2007-3-10 10:51:08  来源:不详
住宿。”[25]  河北河间会馆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所定的《住会馆客寓规条》中也明确规定:“会馆原为乡、会试寒士及候补、候选职员而设,此外别有事故者盖不留寓,即京官未补者、已补未任事者,俱住,既任事,一月之内外即移出。永不得携住眷,遇降会试临期,补选者俱宜移让。……乡会之际,亦不许带事外亲友住馆。”[26]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的安徽《泾县会馆新议馆规》曰:“吾邑会馆自有明迄今历有规条,载在馆录。议会馆凡乡、会试赴选及一切正务来京者,俱得居住,其遇乡会试年份,如本邑应试人多,凡住馆者即当搬让。如有占住迟延不让者,公同辞出。”[27] 道光六年(1826年)的安徽《绩溪会馆规条》有,“会馆之设备应试、待铨者居住,此都中通例也。发科受职之后,亦应输资以充公用。”[28] 上述这些住馆条规,自然杜绝明代经常出现的,会馆“为同乡贵游所据,薄宦及士人辈不得一庇宇下”[29] 的现象,更加官僚铨选的要求。 

由以上分析可以认为,在京会馆的建立与发展,固然与在京官员的人数、经济实力等有直接关。但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在会馆的发展过程中,它提供一个为官僚*服务的空间,并得到统治者的认可,从而不自觉地被纳入官僚体的运行机之下,成为官僚度发展过程中的“副产品”,其鲜明的*属性也由此可见一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