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八次过关未断头:红军书
1949年前:西方文明与传
略论民俗信仰与义和团运
试论义和团运动与中国传
略论清初经济恢复和巩固
略论马尾船政局
对清代商品经济的估计及
记 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
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序列
孙燕京略论晚清北京社会
最新热门    
 
略论传统行为方式在近代的转型

时间:2007-3-10 10:51:19  来源:不详
有意的纠正和反拨。孙中山特意提出了“知难行易”说,旨在重视革命理论的重要性并提高革命实践的信心。不过,这个相反的命题难掩其轻视和小看实践的片面性,从而把戊戌一代对“行”的疏离推到淡化与轻视的程度(注:应当承认,孙中山及辛亥一代人在具体人生实践上并没有忽视“行”的重要意义,作为革命家的孙中山,本身就是实践家。这里说的是他在学理上所造成的片面性。而学理上的片面性与其实践直接相关。辛亥革命失败,他认为多数国民不觉悟是主要原因,因此主张进行“心理建设”。“心理建设”对于*家的*主张而言,属于实践的范畴,是一种行为取向;而具体到行为个体而言,则属于“知”——思想、意识、观念的范畴。)。上承辛亥一代人的这一学理致思,加上辛亥革命在实践上给人们带来的失望情绪,“新青年”一代从对“知”的重视进一步推到对整个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重视,所谓“新文化运动”,所谓道德启蒙,都在“知”上下功夫。这与其说是对辛亥革命这一注重实践和行为的反拨,倒不如说是向传统社会注重思想道德、讲究意识形态化的复归。此说略嫌苛刻,若从反对封建道德伦理的角度着眼,“新青年”一代是在用传统反传统,即以传统的行为模式去反对传统的道德伦理。

      

 

  传统行为方式在近代转型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一是竞争与互助的矛盾性行为取向。传统的行为模式讲究“温良恭俭让”,力求整体的和谐与平衡。因此,“中庸”便成为一种人生境界,谦让则是一种做人美德。奉行这种行为模式的传统社会,自然充斥着非功利主义的价值观,民风民气多暮气少朝气,整个民族缺乏一种冒险与探索精神。至近代,由于民族屈辱对情感的刺激和进化论的传入,使竞争精神与淘汰意识随着民族危亡的切肤之痛深入到国人的骨髓,因此,进取冒险精神被大力提倡。严复在《原强》里大讲鼓民力,又在《天演论》等译作及按语里介绍西方人的冒险精神和竞争意识。梁启超在《新民说》中特辟一题《论进取冒险》。鲁迅的《摩罗诗力说》,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