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白介夫:被逼出来的北京
米夫:上世纪三十年代王
汉人也有一妻多夫:揭秘
[俄]B.C.米亚斯尼科夫
铃木智夫清末江浙地区的
戈尔巴乔夫我与邓小平的
苏联老兵伊万诺夫这是我
伊德里斯·卡里耶夫希望
最新热门    
 
郑也夫西学东渐与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的产生

时间:2007-3-10 10:52:33  来源:不详
识分子

  

西方传教士说:“作为儒家思想支柱的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士大夫阶层,如果我们要对儒家的地位取而代之,我们就要训练好自己的人,用基督教和科学教育他们,使他们能战胜中国的旧式士大夫,从而能取得旧式士大夫所占的统治地位”(狄考士牧师语)。洋务派说:“识时务者,莫不以采西学、制洋器为自强之道”,“欲讲求制造轮船、机器诸法,(需)讲明机巧之原、制造之本,……从根本上下实功夫”(奕祈语)。改良派说:“泰西之强由于人才,人才出于学校”(康有为语)。革命派说:“旧教育者死,新教育者生”(孙中山语)。上述各派人物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却一致看准了西学的教育。西学已势不可挡,兴西学就必须兴办新式教育。

  最初的新式教育是由西方教会兴办的。尽管教会办学带有明确的传播宗教的目的,但他们的办校方式也毕竟为中国人带来新型教育的样板。西方教会从四十年代起开始办学。1850年建立的上海徐汇中学是第一所较为象样的天主教学堂。到1875年教会学堂已达800余所,学生共20,000人,其中中学占7%。在西学的强大冲击下,洋务派为求自强也开办了新学。1862年建立了第一所官办洋学堂:京师同文馆。1863年又建立了上海广方言馆。以后教会和清廷争相开办西式教育。到十九世纪末,教会学校已达2,000所左右,学生增至4万名以上,中学约占10%,同时开始出现了大学。

  从1901年始,十多年间,教会大学相继建立。到1918年,已达14所。这时期,中国国立大学共3所,加上私立大学,共10所。合计起来,这时期在校大学生2,000多人,每年大学、专科、专修毕业生共1,000余人。以后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到1925年大学及学院已达50所,在校学生25,000人,每年毕业生(加上专修)达2,000多人。抗战结束后,大学及学院近百所,在校大学生100,000人,年毕业生20,000人。从民国元年至抗战结束,大学、专科、专修毕业生共计210,000余人。据不完全统计,自1850年至1953年,国内大学毕业生留学美国者20,000余人。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