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没有相关中国历史
最新热门    
 
严昌洪维新运动与移风易俗

时间:2007-3-10 10:52:55  来源:不详
心风俗”,因为他看到在中国戕贼民族活力,拖社会前进后腿的封建礼俗,从法制学问之大,以至饮食居处之征,简直指不胜指。于是,他在提倡破除“无用”、“无实”的封建传统文化,大力引进西学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破旧俗,立新风的工作。他把鼓民力的重点放在禁止鸦片和禁止缠足上,因为他认为“种以之弱,国以之贫,兵以之窳,胥于此焉阶之厉”(严复:《原强》。)。这两件事不早做,变法则将成为空言。除了这两方面外,野蛮的风俗,愚昧的迷信,保守的思想,都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障碍。破旧俗,开民智,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道德水平,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结构,也就是说,像西方资产阶级所做过的那样,大力开展社会启蒙工作,是变法维新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国近代化的迫切需要。

  梁启超起初尚未看到民智不开的严重性,或者说对开民智在变法中的重要作用尚认识不足。他认为人的智愚贤不肖,相去不甚太远,不能扬西人而贬华人。梁氏此言如果只是从人的本能的智力、能力和人性方面来说,那是十分中肯的。但当时所谓“民智”主要是指人们对近代科学文化的掌握程度和对民主*的觉悟,从这方面来说,华人与西人相去还是相当远的。梁启超尚未认识到这一点,于是便认为中国之所以积弱,不是因为中国人愚与不肖,而在于中国立法不善,缺乏人才,肉食官吏不足任事。他提出了“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他这里所说开学校、育人才,主要是培养足以任事的“肉食者”,而不是对全民族的文化启蒙。然而,“肉食者”是从国民中产生出来的,国民素质的高低,既直接影响到官员的素质,也影响到官员施政的成败。在中国历史上,民众受落后风俗习惯束缚,使得政府令不行、禁不止的事实难到还少么。由于梁启超忽视开民智的工作,严复便写信给他,“以觉世之责相督”。

  梁启超到湖南以后,与实际接触多了,渐渐看到民智问题的严重性,这才明确提出了“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此时他仍强调办好学堂,但认为仅数十百人之局是不足以支撑起一省改革事业的,必须使六十余州县之风气同时并开,民智同时并启,人才同时并成。他建议吸收各州县的人轮换来学习,以便广其识见,破其愚谬,先“令其恍然于中国种种旧习之必不可以立国”然后授以各种知识。这些人学习一年半载后回到各州县可以充任教习,成为广开民智的基础。(梁启超:《论湖南应办之事》。)他说的“中国种种旧习”,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