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湖南学者力挺曾国藩 被
学者称大禹“三过家门不
远古中国人可能绝种 学
东京审判60周年 中日学
乡土中国变迁:美国学者
战后日本学者研究清入关
国外学者对中国西部历史
国外学者对中国妇女和社
欧美日的张謇研究
日美学者关于清代民事审
最新热门    
 
欧美学者对抗战时期中国沦陷区的研究

时间:2007-3-10 11:02:28  来源:不详
New Cultural Order:The Hsin-min Hui",in Akira Iriye ed.,op.cit.,pp. 254—274.)。另一篇由Susan H. Marsch所写的《周佛海:一个通敌者的产生》则是周氏的小传,文中使用的中文材料,在今天看来当然十分不够,但作者对周氏的分析大体还算平实,她也再度谈到战时通敌行为所反映出的若干复杂问题:“何谓合法政府?它所指的是事实上的统治抑或法理上的资格?何谓民族主义?爱国与忠诚的标准又何在?”(注:Susan H.  Marsh, "Chou Fo- hai: The Making of aCollaborator",in Akira Iriye ed.,op.cit.,pp.304—327. )与前述Boyle等人的著作相呼应。   

  《中国人和日本人》或可视为西方“沦陷区研究”的承先启后之作,书中某些论文接续以往的有关著述,做更细致的分析,某些论文则开创了新的研究方向,对日后西方学界影响深远。不过它的影响一时还看不出明显的迹象。入江氏的论文集出版之后10年,西方几乎没有出现探讨沦陷区内的经验或傀儡政权的重要著作,直到90年代这个情况才慢慢转变。   

      沦陷区的城市情况   

  自70年代以来,西方学界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一个主要趋势,是区域史或地方史。这个趋势背后所代表的观点,乃是认为中国是个庞大而多样的国家,任何以全国为范围的泛论,往往忽视中国内部各地区在环境和经验上的差距,从而犯了简单化或抽象化的毛病;要避免这种毛病,只有先以某一地区为研究范围,再逐步累积有关中国的整体图像。这个研究趋势出现以后,西方学界所着眼的“地区”,其范围也越来越精细,从广域(如长江下游、华北、华南等)逐步缩小为省,再缩小为县、市、和村镇。它们所显示出的历史图像是地方民众的生活形态,而非以往所注意的中央或全国的*性活动。   

  目前欧美对近代中国地方史或区域史的研究,已大致形成城市史和乡村史两种走向。 城市史起源很早, 可以上溯到70 年代施坚雅( G.William Skinner)所主持的一系列城市研究,其中“显学”首推上海研究,迄今已有不少重要研究成果出现,但有关汉口、北京、广州、济南和重庆等其他城市的专书和论文,  也相当多(注:参见ChristianHenriot,"Cities and Urban Society in China in the Nineteenthand Twentieth Centuries:  A  Review  Essay  in  WesternLiterature",台北《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21期(1996年3月),151—175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