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赵启光《老子,天下第一
老子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
解读老子,探索本原 (3
解读老子,探索本原 (4
解读老子,探索本原(4)
老子的思想与人生智慧
专家解读:老子文化,与
解读老子,探索本原(2)
解读老子,探索本原(1)
老子谈企业“长寿”之道
最新热门    
 
解读老子,探索本原 (5)

时间:2010-10-14 11:19:07  来源:不详
    包海山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原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解读】道永远不会按照人们的意志去作为,但不是不按照自然法则去作为。侯王如果能够遵循它,万物将会顺其自然发展变化。在顺其自然的发展变化中,想要靠个人意志有所作为,我将让他镇定于无形无名却有巨大能量的自然法则。镇定于无形无名却有巨大能量的自然法则,人们将意识到自己的渺小而不会有太多的妄想和贪欲。不会有太多的妄想和贪欲,天下事物将会自然而然地回归正道。
    【探索】本章是道经的最后一章,可以说是道经的总结,即“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包括老子在内,人们研究“道”的目的,还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道常无为,是从人性化的角度来看,“道”不会根据自己的意志和目的去强行做什么;而道常无不为,是说“道”按照其自身的法则不会不作为,而且养育万物、功德无量。老子对“化而欲作”“将镇之”,促使“夫将不欲”,最终还是希望“万物将自化”,“天下将自正”,达到顺其自然、无为而为的境界。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解读】人的自然天性中固有的上德存在就无所谓要不要德,那是真的有德;当人性异化道德沦丧时还不想失去德,那是真的没有德。有上德的人顺其自然而无须刻意作为,失去上德只有下德的人为了表现而刻意有所作为。上仁者想有所作为而不会太刻意做什么,上义者想有所作为而刻意有所作为。上礼者想有所作为而得不到别人相应,于是就气急败坏伸出胳臂到处生拉硬拽。所以,丧失了道而后才有德,丧失了德而后才有仁,丧失了仁而后才有义,丧失了义而后才有礼。繁文缛礼、多费口舌,不仅是内在的忠诚和信任不足的表现,而且是背信弃义撕裂动荡的前兆。前面所讲的那些所谓识礼仪者,不仅道德被戏弄用来哗众取宠,而且聪明反被聪明误、是走向愚昧的开端。因此大丈夫立身敦厚,而不居于浅薄;存心朴实,而不居于虚华。所以要舍弃那些浅薄虚伪的繁文缛礼,而取得人的自然天性中所具有的淳朴无华的道德。
    【探索】在我内心深处里,很反感繁文缛礼。不管对什么人、什么事,还是平等随意、顺其自然好一些。我最敬仰的人是老子、成吉思汗、马克思、恩格斯等。他们最值得敬仰之处就在于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态度,而不需要讲究什么礼节。对于蒙古人来说,到了成吉思汗陵,好像都要跪拜圣主,而我认为不需要那样。我觉得,成吉思汗的精神、灵魂和文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