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老子思想价值取向与所谓
老子“人与自然”和谐思
老子:做人要像宇宙一样
首届全国老子学会会长论
国际老子文化周在京举办
“老子文化大讲堂”在明
李富春书法作品展在鹿邑
“纪念老子诞辰2584周年
纪念老子诞辰2584周年拜
中国国际老子文化周在京
最新热门    
 
老子哲学对中国和世界哲学文明的创造性贡献

时间:2013-04-10 12:00:29  来源:不详
将之视为阴阳概念。只有到了西周末年,伯阳甫论地震,才第一次涉及阴阳概念,其文曰:“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国语·周语》)这里把阴与阳的对立斗争,视为地震发生的根源,巳初步表达了以阴与阳作为世界万物本原的哲学见解,但它仍属多元本体论范畴。以上三种多元本体论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国先哲探索世界万物本原的艰苦历程。从“八卦说”到“五行说”再到“阴阴说”,围绕多元本体论的探索,呈现出由“八”而“五”,由“五”而“二”的递减趋势。这种递减趋势,恰恰反映了我们祖先在探索世界万物本原方面不断进步的发展过程。在“阴阳说”之后,围绕世界万物本原的探讨,出现了一个根本的变化,那就是老子创造出了“道”这个具有一元特色的本体论哲学体系。老子明确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四十二章)这个命题的实质,就是强调“道生万物”,把“道”看作产生世界万物的最后本原。这就用哲学一元本体论代替了以往的种种形式的多元本体论。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伟大的贡献,它揭开了中国古代哲学一元本体论的新篇章,使我国古代哲学家围绕本体论哲学的思考,向前大大跨进了一步。
笫二,老子所创立的以“道”为世界万物本原的一元本体论,决定了中国古代两种互相对立的哲学路线的发展方向。如前所述,老子把“道”作为世界万物的唯一本原,这在理论上是一个伟大的创造。过去,有的论者尝试对老子的“道”作出具体解释,或将“道”释为物质实体,或将“道”释为精神实体。据前者,则把老子奉为唯物主义者;据后者,则把老子称为唯心主义者。其实,这种处理方法是欠妥的。老子的“道”,具有“不可道”、“不可名”的特性,它“惚兮”、“恍兮”,“恍兮”、“惚兮”,表现出“模糊性”的特色,属于模糊哲学构架,我们没有必要对之作具体的解释。恰恰相反,维护老子之道的模糊性特色,才能从本质上体现老子的哲学智慧。正因为老子未对“道”的特性作明确界定,它才能启迪着后人围绕“‘道’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期而有意义的学术争鸣,由此,诱发出中国哲学史上关于本体论问题的两种互相对立的思想体系的最后形成。
一是把“道”理解为“无”或“无有”,从而建构起中国哲学史上精神本体论的哲学路线。“无”,作为本体论的基本范畴,原出自老子。他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章)《庄子》正是以此为依据,把“无有”作为产生世界万物的本原。他说:“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庚桑楚篇》)这里的所谓“无有”,乃是他在《大宗师》中所讲的:“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的“道”,亦即精神性本体。后來,晋代王弼沿着《庄子》尚“无”的路线,创造了“贵无”论的思想体系。王弼说:“夫物之所生,功之所成,必先乎无形,由乎无名,无名者,万物之宗也。”(《老子旨略》)又说:“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以反于无也。”(《老子》四十章注)这就确立了以“无”为本的玄学本体论的思想体系。这个“无”,绝非空无,它乃是精神性的“理”的代名词。后來,宋明理学家所建构的理本体论,正属于此类。它们鄀是老庄的精神本体论和魏晋玄学的“贵无”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变种。无论是程朱理学[注: 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简称理学,是宋明理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