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老子“道法自然”之本义
老子“人与自然”和谐思
探古老子故里——鹿邑领
老子的和谐与自然无为思
老子与哈耶克之自然秩序
老子智慧:自然与不争是
老子的和谐思想与自然无
天地人和 道法自然 老子
老子的和谐与自然无为思
老子的“道法自然”与按
最新热门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时间:2014-03-07 15:46:02  来源:不详
界自生自灭,说明了道家和道教思想的消极和避世的一面。而著名科学家李约瑟把这种行为方式解释为“抑制违反自然的行动”。让我们回到老子的原文来理解无为的真正含义。《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很明显,这里老子强调的是要辅助万物回归自然、返于淳朴,而不是不干涉主义或极端的环境保护主义。无为的思想在其他地方也多次被提到,如第三章:“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上下文联系,可以看出老子的思想是一致的,还是强调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把握住万物演化的自然规律,然后辅助其自动回归本体,回归大道,就没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不争也是老子给予很高评价的行为方式,老子甚至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处下不争是水的自然状态,也是道的主要特征之一。所以“上善若水,为而不争”成为道教所崇尚的行为法则。宋代朱熹说:“老子心最毒,不与人争者,乃所以深争之也。”这句话流传很广,也让人们造成对老子的误解。实际上老子的不争,是提倡人们达到的某种境界,是道的具体体现,而不是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是为争而争,而是把人和自然万物真正当作和谐统一的系统,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根本不存在争。中国儒家学派的荀子提倡“人定胜天”,西方的科技主义者试图以科技战胜自然,这些都是在与生态环境做争取、斗争,结果显而易见,自然界的报复也接踵而至,人们也深受其害。而道祖老子崇尚的无为不争,就是要告诉人们行为一定要把握住万物的自然规律,不可以自己的一己之私,向自然过度争夺索取,也不是为与人争而采取的临时策略。“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我自己致虚守静,看着万物在遵循着其自然规律的发展,回归到大道,又何必与它相争呢?

  第四,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是人利用环境时应当保持的良好心态,也可以说是老子的生态价值观。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改造和利用,根本上是满足自己的生存欲望和生活需要,但是人们的欲望如果不加限制,对自己的生活不知足,对自然的索取、开发也就会得陇望蜀无限扩大。如生活中有些人,开上了汽车还不够,还要开耗油大、效率高的豪车,结果加重了大气污染;有了好的饮食还不满足,还要去猎珍猎奇吃野味,结果造成了大量的物种灭绝;过多的追求物质享受,为了挣钱就在食品里随意添加各种添加剂,结果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健康。这些反面现象的出现,正是因为人们有了过多的、超出实际的欲望,而最后受害的也是人自己。

  那么老子的智慧,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道教从来不主张禁欲,也不否认人的生存和生活需要的正当性。但是道教反对的是毫无节制的奢华生活方式和不珍惜世界万物、恣意妄为的贪欲。所以老子提出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面对物质生活的诱惑,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过多的追求物质生活,不但破坏了自然的和谐,而且对人的本身更无益处。对修道之人讲可能是失去了本真,对一般人来说可能是过多的物质享受则损害了身心健康,是得不偿失的事。所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去掉这些过度、奢侈、极端的东西,回归本真。同时老子把“慈和俭”都作为三宝之一。在他看来,人应该慈心于万物,爱惜自然,不要去破坏它本身的自然。而对自己而言,应当提倡“俭”,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节约的精神,只有节制自己的欲望和野心,顺应自然而为,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