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王学泰:关于国学的随想
江西庐山举行陈寅恪逝世…
易中天为何与媒体翻脸?…
关于市区佛教场所文明敬…
显赫而寂寥的国学大师:…
黄敏兰:读一本关于朱元…
以虔诚之心作严谨之文—…
关于《老北大讲义》及其…
陈寅恪史学思想的精义
书林一枝:关于黄裳
最新热门    
 
关于陈寅恪先生之怀想

时间:2009-8-11 11:36:13  来源:不详
陈先生对佛教史的研究,不是借壳上市,也不是借鸡生蛋——不是借佛教哲学来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而是凭借他强大的语文优势——对巴利文、藏文、蒙文、日文、德文等等的精通,对佛经做大量基础考订工作,将佛教与中外文化、文学艺术,以及与音韵的关系、与史学的关系、与中亚地理的关系、与政治史的关系作纵横捭阖、四通八达的打通贯穿。以细密精微的考据,来支撑通贯的史观,以及宏观长线式的议论,偏向实证主义,但却更有所超越。

 

他的史研究,是对史料的极细微方面,作无远弗界的照拂,对有唐一代政治势力的消长、党派的竞争,展开了密集而清晰的史学脉络。

 

至于他在以诗考史、以诗释史方面,创建最为博大,这与他家学渊源,无书不览,熔铸经史具有深切的关系,但这不是单纯的做学问,由于是以诗证史,因此加入了感时伤世、叹怀身世等心理方面的内容。如《元白诗笺证稿》看似属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范畴,其实更是历史、人生、哲学、政治等方面的综合演绎。陈先生自谦为“不古不今之学”,实际上这样的治学意义是极其深远博大的。因为漫长历史上吏治的败坏、社会的动荡、经济的变迁、风俗的影响都在其中逐一浮现。

 

陈寅恪先生悲道德、风习纷乱变易之际,世态出现可怕的大幅滑落:“有贤不肖拙巧之分别,而其贤者拙者,常感受痛苦,终于消灭而后已。其不肖者巧者,则多享受欢乐,往往富贵荣显,身泰名遂,其故何也?由于善利用或不善利用此两种以上之标准及习俗,以应付此环境而已。”(见《元白诗笺证稿》,第82页)此种对世道人心的深悲大痛古人率多伸发,哀吟长喟累世不绝,代不乏人。司马迁太史公大著中常见,韩愈文中也多表露。痛心疾首,长太息以掩泣,却毫无解决的办

 

他晚年在中山大学期间,已经近于全盲,体能极度衰退,仍然完成了一代巨著《柳如是别传》,文采思想并重,考证线索密如蛛网,而头绪井然;一方面回到历史的情境中,借幻想来摆脱现实的困苦;一方面在特殊的历史人物身上赋予了深远的寄托。全书近九十万字,大体口述成书,他的这种毅力和精神令人惊叹。

 

家世和晚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