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王学泰:关于国学的随想
江西庐山举行陈寅恪逝世…
易中天为何与媒体翻脸?…
关于市区佛教场所文明敬…
显赫而寂寥的国学大师:…
黄敏兰:读一本关于朱元…
以虔诚之心作严谨之文—…
关于《老北大讲义》及其…
陈寅恪史学思想的精义
书林一枝:关于黄裳
最新热门    
 
关于陈寅恪先生之怀想

时间:2009-8-11 11:36:13  来源:不详

 

陈寅恪先生生于1890年,1969年秋间去世。他的夫人,是晚清时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他们结识于清华园。

 

他的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打破守旧势力控制的沉闷局面,后来因为参与维新变法,荐举刘光第、杨锐辅佐新政,在新政失败后,被清廷清算,永不叙用,退居乡下,两年后郁郁而终。

 

他的父亲陈三立,乃是一代大诗人,清朝末年和谭嗣同、丁惠康等人合称维新四公子,曾任散馆编修、吏部主事,和黄遵宪创办湖南时务学堂,深得张之洞器重。1898年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陈三立等悲愤难抑,甚至发出通电,吁请诛杀李鸿章以谢国人。三立先生进入民国后未出任公职,1937年当日本进攻北京时,他痛斥日寇,骂不绝口,绝食五日而亡。

 

抗战期间陈先生有诗(“看花愁近最高楼”)婉曲表达对蒋介石的不感冒,所以当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选择不去台湾,而留在祖国大陆。解放后有关部门曾请他担任中科院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史馆副馆长、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但实际并未赴任,一直在中山大学直到人生的最后。他晚年所受到的冲击,使其悲屈难以言宣,以致郁郁而终,这是当时不正常的大环境所造成的莫大悲剧。

责任编辑: 由之

上一页  [1] [2] [3] [4] [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