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先秦华夷之辩杂论
先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
从邦国到王国再到帝国:
先秦时代的民本思潮
先秦秦汉以太原为中心的
2003年先秦史研究动态
论先秦秦汉土地所有制变
论先秦青铜器铭文之制作
先秦时期赋税制度变革与
先秦儒家的农业发展观及
最新热门    
 
先秦墨学:从中原到南方到秦的历史进程

时间:2009-7-24 13:43:09  来源:不详
,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雕漆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孔墨不可复生,将谁使定后世之学乎?”B37《吕氏春秋》说:“孔子墨翟二氏……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后世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B38足见孔子、墨子之后儒墨显学的盛况。
  秦统一前的政治形势对当时的思想文化界产生着深远影响。首先,此前约公元前四世纪后半叶已有进入秦国的一派墨者。据记载墨家有田鸠、腹、唐姑果、谢子等人于秦惠王(公元前337~311年)时活动于秦。从他们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后期墨学在秦如何立足,以及他们进入秦所采取的途径或方式。其一,关于秦墨者。史书中称腹“居秦”,唐姑果为“秦之墨者”,他们即后来的秦墨者。《吕氏春秋•去私》载钜子腹仕秦受到礼遇,而这位钜子行“墨者之法”大义灭子,与当年孟胜阳城百八十人的义举并无二致,同是墨者为实现其强烈的治世愿望而付出的牺牲,只是前者在楚,后者居秦。其二,秦地文化自来有不喜文学谈辩之士的传统。墨者田鸠、谢子都来自于秦的东方,开始都没有得到什么礼遇。其中谢子因奋于权说,入秦受阻;田鸠也是同样的道理,“欲见秦惠王,留秦三年弗得见。客有言之于楚者,往见楚王,楚王悦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因见惠王。”B39说明墨者能够入秦立足必须由楚至秦,而欲参政预政也以军功方式才能行得通。而且,从田鸠的经历中还可知,楚地也有不喜文学谈辩的倾向。当时田鸠与楚王对话,其内容就反映了楚地墨者的这一特点。“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言多不辨,何也?’曰:‘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忘其用。墨子恐以文害用也,故其言多不辩。”B40至于当时仍奋于权说的北方墨者,由于秦当时占据了政治文化的中心位置,齐位于秦东方,故被视为“东方墨者”。
  关于秦地有大量的墨者,并且此时墨学与秦的政治、军事、法律活动相互渗透的情况,结合墨书《备城门》以下诸篇的记载及当代学者考察,约略可知一二。其一,秦墨者有女子参加战守之事,并可分土命爵。在《号令》篇中有:“女子到大军,男子行左,女子行右。”《旗帜》篇:“守城之法,女子为姊妹之旗。”《备穴》篇:“诸作穴者五十人,男女相半。”书中所述组织女子参战在古兵书中独树一帜。这样的行为既合墨家学说,又应此时秦地实际。从《古史考》、《魏氏春秋》记载的秦典籍之文都可以看到同样的记叙。其二,秦墨者战守的建制和组织一直沿用秦制。《迎敌辞》篇:“五步有伍长,十步有什长。”《务城门》篇:“百步一亭……亭一尉。”《号令》篇:“三老守闾”,“令丞尉亡得入当,满十人以上,令丞尉夺爵各二级,百人以上,令丞尉免以卒戍。”这些与《商君列传》、《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记载的秦制相同。其三,墨者之法也与秦的法律日趋相近。《号令》篇:“自死罪以上皆逻父母妻子同产”,“奸民之所谋以外心,罪车裂”,“其以城外谋者,三族”,“归敌者,父母妻子同产皆车裂。”“奸民之所谋为外心,罪车裂。”《尚同下》篇“见淫辟不以告者,其罪亦犹淫辟者也。”其中有“同产”、“车裂”、“三族”、“见知不举”,皆秦之重法。
  随着政治上专制统一的大趋势出现,墨家文献中也有了明显趋向于专制大一统的线索。到战国末期墨家内部已就许多根本问题发生过争执,这种分歧乃至对立的观点,从《墨子》十论二十三篇文章中得到证实。例如关于“兼爱”说,从原来的广泛劝导,到这一时期提出“劝之以赏誉,威之以刑罚”,B41即寄希望于统治者作强权推行。如“尚贤”说,从早期、中期的以爱利百姓为贤,反对贵族世袭,要求平民参政,到这一时期提出“贤”的标准是能为君尽职殉难。B42如“节用”说,从早期劝导统治者以节俭为本,有利民众,到这一时期提出“节用”之效果足以征讨不服从之国,在天下实现霸王之业。尤其是“尚同”说,早期是以“尚贤”为基础,且最终要服从于“天志”,墨子提出这一主张本来是希望人们的思想能统一于墨家的思想,社会也因此由乱而治。可是到了末期墨家那里,“尚同”的主张被用来强调自上而下的专制统治,倒向强权,这就淡化了“尚同”的固有意义。
  秦统一前,关于东方墨者与南方墨者的记载不是很多,约略可考的是战国最末年坚持墨家传统在各地抗御侵略的不乏其人,如鲁仲连曾写信劝燕将撤离聊城之守时说:“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