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关羽崇拜的塑成与民间文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文化专横与历史污秽——
汉代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
喜玛拉雅文化简论
文化人类学用于史前研究
中国转动世界——探寻世
中国文化史研究五十年著
钱穆的民族文化生命史观
钱穆的历史本体“心性论
最新热门    
 
媒介文化生产中的偶像制造与消费及其媒体责任

时间:2009-7-24 13:44:22  来源:不详
造的目标与指向就是偶像的消费,即将制成的偶像投放于偶像消费者之中供其“ 享用”。在一般情况下,对于偶像的消费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对偶像的一般性消费,即人们 通 过偶像人物所创造的精神或物质产品,及其所蕴涵的精神特质或人格魅力,对偶像人物 产生的高度认同;其二是偶像的特殊性消费,即在一般性偶像消费基础上所产生的对偶像人 物的社会学习与依恋,亦可称之为偶像崇拜。二者的区别既有认同程度上的不同,也有性质 上的不一,但总的可视为偶像消费。在偶像消费中有以下特点值得注意:
  1. 偶像消费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偶像一词,本身就说明了一种关系性存在,即人或 物经一定程度的人为的“神化”才能成为偶像,在其中“神化”者和被“神化”者高度统一 ,失去彼此,整体也就不复存在。在此意义上,偶像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互为依赖、互为 推 动的。但是,偶像与消费者之间的实际距离似乎非常遥远。在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和偶像之 间的桥梁与纽带往往是有关偶像的各类商品:唱片、影集、CD、VCD、书籍、挂像、服装等 ,如要与偶像有亲密的接触,就需参加诸如歌友会、歌迷会、签名售书等类似的有意识安排 的集会,否则,要一睹“天颜”就得在偶像经常出没的一定的场所进行围追堵截。当然,在 偶像与消费者之间,更为看重的是其精神层面的交流与依赖。消费者对于与偶像有关的物品 的珍视,实际上是将物品视为已沾偶像“神性”或经“神性”点化的非同寻常的物品,通过 对这些物品欣赏、把玩、收藏、消费以表达对偶像复杂的感情。偶像与消费者之间的这种看 似亲近实则遥远的距离,正是双方都需要的恰当的审美距离。在适当的距离之中,偶像消费 者消费着依照一定的“程序”所制造的可供消费的偶像因子及其载体。
  2. 偶像的消费具有一定程度的浪漫性。对偶像消费者来说,对偶像的消费是一种以人物 为核心或以特质为核心的社会学习与依恋。这种社会学习与依恋极具浪漫色彩。虽然,对 生产性偶像的学习与认同往往建立在相对理性化和现实化的基础上,但就特点上来说仍属“ 认同式依恋”。[4]对于消费性偶像的消费,崇拜者往往看重的是偶像的流行性、 情感性等,将 偶像理想 化、绝对化、浪漫化,采取直觉的与情绪化的认知与认同。这种浪漫化的偶像消费,不仅使 偶像本身具有极强的光环效应,也使偶像消费者极易步入自我的迷茫之境。
  3. 偶像的消费具有一定的痴迷性。偶像消费的亲密性与浪漫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 偶像消费的痴迷性,即在以偶像为价值标杆的社会学习与依恋中,偶像消费者由于低自我信 息,其主体性消失于对偶像的沉迷之中。“一个偶像人物一旦变成了神, 则很容易导致其崇 拜者的盲目和狂热的追逐。其结果,人不但会情迷于偶像人物的外部形象而不得自拔,也很容 易自感渺小无比。”[5]
  4. 偶像消费具有一定程度的感性欲望的非理性特征。在偶像消费中,如果消费者对偶像 的社会认同与情感依恋, 被过分地强化或理想化,就会导致追逐者对其偶像想入非非,非理性地做出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最突出地表现在对偶像对象的迷恋,甚至在迷恋中充 满了情爱甚至性爱的幻想。正因如此, 某个著名歌星或影星宣布自己结婚 时, 就会使某些歌迷或影迷痛不欲生, 甚至意欲自杀。还有,如果是偶像崇拜者亲眼见过其 崇拜的偶像,或能如数家珍地说出各类有关于偶像的档案是件很值得骄傲的事, 甚至是“另 类”的标志之一。他们会不惜代价地参加事关自己偶像的演唱会、新闻发布会、歌迷会等活 动以及购买自己偶像的影碟、CD 、卡带与剧照等物品。这些都是炫耀于“偶像一族”的资 本。可见,无论偶像崇拜是出于浪漫幻想还是满足虚荣心, 其共同点都是实现情感的虚拟性 满足。偶像作为一个幻觉符号、一个“镜像”,能使追逐者在想象中确证自己。偶像消费 者们也正是在这种对自己偶像的非理性的幻觉里完成着一次次情感虚拟的体验。
  偶像消费的这些特点,使我们不得不正视偶像本身及其崇拜的社会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讲,对偶像的生产、供奉与崇拜起源于人类产生思想意识之后,从远古时 期的图腾、神话人物到对祖先、圣人、英雄人物等的崇敬,以及对当下各类“明星”的追捧 ,偶像融进我们的生存状态与思维意识中,并且发生效应。这样说来,偶像的制造与崇拜就 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
  1. 偶像的制造与崇拜是人类摆脱生存与发展盲目性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人们对偶像 的崇拜,往往是人类自身的物质实践与精神实践的盲目性所导致。一是人类对于不可抗拒的 某些自然或社会现象的困惑;二是对于人类社会在发展变化中的一些规律认识的茫然与不知 所措;三是人类对自身存在的思考不成熟,往往将自我个体生存的当下 性与另外一种生存方式的理想性相比拟。在一般情况下,将另一维度理想性的人的存在形式 奉为典范、奉为摹本并将其置于“神坛”,然后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