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从新出版的清代档案看天
论清末民营出版业的崛起
华人编辑与《万国公报》
挖掘市场资源,服务文博
编辑说明
编辑说明
编辑说明
编辑说明
编辑说明
关于考古发现的简帛文书
最新热门    
 
编辑出版史论中事实与逻辑的统一

时间:2009-7-24 13:44:24  来源:不详
人物与其妇女领袖们主持和参加编制,并慎重保存起来,借以祭天敬祖、治国教民,留传后世,作为仪法之用。形式上是作为神示鬼传的文版而贡献于上天、祭坛、庙堂与宫廷的,实质上则是国王借以“号令于众”的文本底版。尽管这些版文献由于物质技术条件的限制,还不可能复制很多散发于众。但任何历史都是现代史,一切现代文化理念都有其历史的渊源。
  那么,版片数量如此之多,编构文化内容如此丰富,甲骨质量与刻契技术规格又如此之高的卜辞文体,作为殷文化的代表性标志,到底能不能视之为编辑作品与出版物呢?这是编辑学与出版学不能不予以回答的问题。
  甲骨文版是刻契在龟甲兽骨版上,表示一定内容意义的文字组成的版面。每一版上的若干文字都构成一个有特定意义的版面,每一个版面的布置都经过一次精心的编辑安排。甲骨文的版面是怎样编排的呢?龟甲文版的版面,每个龟甲都有两个部分,即背甲和腹甲。龟甲的版式正反两面如图版42642。这上面是一段卜辞:“戊午卜,古,贞:般亡祸?戊午卜,古,贞:般其有祸?”戊午这一天,一个叫“古”的人占卜。问:般没有祸患吗?戊午这一天,一个叫“古”的人占卜。问:般是不是有祸患呢?背面:国王(武丁)在察看了占卜的兆纹后说:是一个吉利的兆象,般没有什么祸患。从版面的安排看,左右对贞,一问无祸、一问有祸,编排得疏密有致,十分得体。有时为了避免过多的重复,甲骨卜辞也可以省略。如54803版正面,一共四次贞问,除第一次贞字之前记以“甲寅卜宾”日期与贞人姓名外,其余三次,因与第一次日期、贞人相同,所以均省略掉。省略,这也是一种编辑技艺。最能表现编辑创造技艺的要算39464正版了。这一版上,共刻了四条卜辞,令人感到新奇的是,这两组四条对贞卜辞并不是两两左右对贞,而是左上与右下、右上与左下斜十字交叉相对。编写者如此安排布置,安全是从版面的均衡匀称着眼。因为这两组对贞,都是正问“其来?”反问“其不来?”正问写有前辞“戊寅卜”,反问都将前辞“戊寅卜”省掉了。这样的正反对贞,成了一长一短两条卜辞。如果采用左右对称编刻法,则把两条正问之辞一块挤到了右边,左边只剩两条短辞,形成一挤一松极不匀称的畸形版面。这里采取斜十字交叉对贞法,使一正一反形成长短搭配,两个长短搭配互相对称,组成了一个均衡匀称的版面,体现了我们甲骨文编刻者创造性的编辑技艺。9035版的最下面,是问武丁的四个父辈,再上面是问及祖辈,再再上面是问侑祭大甲,那是武丁的九世先祖了。中间的大字卜辞,卜问是否祭下乙。下乙就是武丁的父亲小乙,父子情深,所以这条卜辞刻得字大笔粗,像我们今天报纸上的黑体字,表示那是重点,放在整个版面的中心,十分醒目。从这个版面布置看,甲骨刻契的编辑设计,是大费了一番苦心的。但甲骨刻契十分困难,该版“翌辛酉侑祖用”一句,“祖”后掉了一个“辛”字,也没有补上。该版中间,刻有一个“祖”字,没有下文,孤悬在那里,显然漏了下文。可见,甲骨卜辞版,常常是衍字不削,掉字也不加的。当时可能还没有校勘这个环节。背甲上的刻辞也是非常讲究版面艺术的。以85916版为例,其第一条卜辞字大行疏,第二、第三条,字小行紧,疏疏落落占了整个的版面,给人以疏密有致之感。而牛骨文献的版面也是非常讲究编辑技巧的,如64977、64988、60879等版。总之,甲骨卜辞是十分注意版面编排的,尽量做到字体大小相配,行款错落有致,给人以活泼之感。应该说,这就是中国最古老的版面编辑术。
  甲骨版上编辑所构造的文体是“卜辞文体”。其形制就像一篇“六股文”。它的编辑规范是:首先,署有占卜者和制版者的名字,并记上占卜的次数,是为“署辞”。其次,记载灼烤卜出的兆相,是为“兆辞”。其三,说明占卜的时间地点和事体,谓之“前辞”。其四,谓之“命辞”,又叫“贞辞”,记载问事的内容,通常有正反两问,即“对贞”。其五,谓之“占辞”,记载由国王或巫祝对兆相和卜问之事做出预言性的判断。最后,要待以时日,对占辞的预言性判断做出检验,是为“验辞”。这五部分构成一篇完整的“卜辞文体”。但在每一版上具体刻契时,可视情况不同而有所省略,并不影响他人或他日阅读查验。这种由卜辞文体构成的甲骨媒体更充分地表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版,已是由成熟的编辑规范和程序所构造而成的文化媒体。其编辑出版者中,有许多署名是妇女,例如妇好就是一位很有权威的编辑出版者。
  关于“出版”的研究,学界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出版是刻板刷墨印纸技术发明以后出现的图书文本的复制与行销现象。印刷术出现以前没有出版,也没有文字编辑。由此导致的商品出版史观,把中国出版的起源推定在隋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