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从“天父下凡”和“天王
从“唯物史观”到“选择
历史时期中国的鼠疫自然
秦汉时期的“天下之中”
唐宋时期从“村坊制”到
天人感应与宋高宗、秦桧
从“疑古”走向“正古”
从“境地研究”到环境史
从“戏说乾隆”到“胡说
《穷达以时》“天人之分
最新热门    
 
从“天人和谐”论到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实践

时间:2009-7-24 13:44:28  来源:不详
断流的频次、历时与河段长度均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严重,全国660多座大中城市中,近2/3城市生活、生产用水紧缺;环境污染加剧,由于废水、废气、废渣数量增加,处理不善,甚至不作处理即排放出来,致使空气、水体与土壤遭受污染的状况不断加剧。
  历史时期以及建国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史实,以及由于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造成的种种奇灾怪病给国家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与危害,已一再昭示我们,当前建设生态文明已是我国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一项任务。
  
  三、 建设生态文明,既需要深入开展学术研究与宣传,更依赖于举国上下躬行实践
  
  (一) 生态文明是世界上一切文明的共同基础
  正如当代一些有远见卓识的哲人所指出的:世界上一切文明的共同基础是生态文明。
  在2007年10月中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报告中,已郑重地将“建设生态文明”列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同时在报告的“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部分,强调了“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部分,明确要求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些带纲领性的内容,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了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与思想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很显然,在建设生态文明的统领下,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针,实施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依靠科技手段,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使全国各族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安居乐业,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须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原则之一,也是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前提条件与重要内容。因而建设生态文明的确是我们中华民族当前一项历史性的重要任务,亟待我们努力予以推进。
  (二) 建设生态文明,首先需要开展深入的学术研究与广泛的宣传普及
  在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的学术研究方面,我们欣喜地看到已有一批国内外的先行者,包括我国从黄帝以来到当今的历代哲人与学者已在这方面为我们留下了颇为丰厚的遗产,值得我们加以总结与继承,而且还应在总结时继续挖掘,在继承时加以发展。就以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的相关学术研究而论,受到在全球性生态危机冲击下产生的生态学思潮的影响,我国一大批学者,从哲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历史地理学、城市科学,以至经济学、法学、伦理学、文艺学、美学等多门学科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写出不少论著。其中有些是发出忧思悲鸣,以期引起国人警觉;也有些是为政府献策建言,以期促使执政者采行;当然也有偏重学理上的探讨,以期为后来人指明前行的路径。这一切都是有意义与价值的。但从建构“生态文明”学术思想体系而言,就显得不够系统、全面与完整。
  为推进生态文明学术研究的全面、系统开展,我初步认为可从三个学科层面加以致力。这三个层面的相关内容是:
  基础理论层面:包括生态哲学、人类生态学、生态环境史学、生态美学等。
  应用策略与技术层面:包括生态经济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水利科学、林业科学、生态法学、城市生态学、生态文艺学等。
  生活伦理层面:包括生态伦理学、生态社会学、生态民俗学等。
  以上只是生态文明学术理论研究的一个初步的框架。无庸置疑的是,要推进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兴衰存亡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动员各有关学科积极投入。惟有这样,才能为建设生态文明从思想理论、发展战略、建设措施、生产技术、生活伦理、社会风俗等方面发挥其支撑、规范、指导的作用。
  至于对生态文明开展广泛的宣传普及工作,除利用多种新闻宣传媒体外,借助民间组织,结合民俗活动,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也是值得重视的。
  (三) 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生态环境,既要政府进行科学决策,又要发挥市场经济体制的积极作用
  我国生态环境,在经过历史时期长期人为活动不当的影响以及建国以来某些决策失当的破坏之后,虽然问题多多,形势严峻,但都并非不治之症。例如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直到改革开放前期,还是“山是和尚头,沟里没水流;三年两头旱,十年九不收”的极端多灾穷困之区。水土流失之巨为全球之冠,不仅使高原上土壤贫瘠,农牧业生产十分落后,还危及黄河下游华北平原生态安全。虽经建国后近40年开展水土保持进行治理,但成效并不明显。但经1998年国务院做出“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决定,地方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后,10年时间,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陕西省延安市,到2006年底,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865.0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502.38万亩,荒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