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浅谈清末法律修订的政治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清末新政中的保守主义思
关于清末新政研究的几点
论清末版权法律文本的出
清末民初地方自治主义的
联邦模式与清末变局
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
中世纪的大学及其成就
试析19世纪上半期围绕“
最新热门    
 
清末的大论战与历史的重要启示

时间:2009-7-24 13:45:23  来源:不详

一、末革命与改良的两次大论战

  第一、清末大论战的历史由来

  已经去世的邓小平先生曾大言“改革是前人没有作过的事情”。但是,仅在中国,着名的西太后就曾作为“总设计师”,而推行了前後两度、长达五十年的“改革开放”,其手段和成就,至少仍令邓小平和他的继承者们无出其右。这一场在近代中国所推行的改革开放,虽然带来了近代物质文和精神文明事业在中国的出现,但因这一场改革开放乃是旨在维护大清朝的专制统治,维护已经走上末路的君主专制制度,所以,伴随着他的改革开放的,就不仅是中国自由经济形态的出现,火车、轮船、电报和电话的出世,以及经济特区上海和各个通商囗岸高楼大厦的应运而生,而且更加伴随着腐败的歧生和歧长,直至它一朝覆亡。

  正是在这样一个既有改革开放的成就、更有腐败歧生歧长的改革时代,为了中国的前途和为了大清朝的命运,才产生了改良的思想和革命的愿望。前者,既要为中国的前途着想,又要为大清朝的命运操心。後者,则只愿为中国的前途奋斗,却不欲为清王朝的命运担忧。由是,主张改良者,乃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一是在前三十年经济改革并没有改变王朝命运的时候,开始要求清政府进行专制政治行为的改良,这就是戊戌变的发生。二是在戊戌之後,由保皇改良而逐步地走向了要求清政府进行专制政治制度的改良,这就是清政府的“预备立宪”的来由。前者因慈禧太后“坚持四个不能改”,即“三纲无常不能改,大清朝的统治不能改,祖宗之法不能改和慈禧太后垂听政的最高皇权不能改”,而将戊戌变法腰斩在清王朝的龙陛之下。後者因清政府只囗头答应预备立宪,实际却是为自己苟延残喘和扑灭革命而尽谋划之功,从而使改良派“希望全决”。

  然而,改良派却在一心要进行改良、以求两全的奋斗中,历经了两面作战的痛苦。一面自然是不 纳他们君主立宪要求的清王清,一面却是倡言革命、追求民主立宪的民主革命派。同样的是,只因革命派也要面对两面作战的困境,即既要对大肆捕杀革命党的清政府作勇敢的斗争,又要与时时都在攻击和反对他们革命的改良派进行抗争。特别是在一九零零年之後,当大清朝的统治更加风雨如晦之时,是倡行改良,还是号召革命,就成了政治改良派和民主革命派们的巨大冲突。改良和革命的大论战,也就箭在铉上,再难避免。

  第二、两次大论战

  一、第一次大论战。一九零二年,因康有为发表《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改良不可行革命书》,而挑起了“保皇改良派和民主革命派”的第一场大论战。在这一场大论战中,因康有为将大清朝吹捧成“虞至明之所无、大地各国所未有”,更颂光绪皇帝为“至仁至德”,诬蔑中国人民“愚昧无知,只可行改良,不可行革命”,因而不可倡导民主共和,否则只能造成“天下大乱和亡国灭种”的後果,更邪言“彼之保皇才是真正的革命,否则无非是杀人放火而已”,对此,孙中山首先指出:“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事理相反,背道而驰,互相冲突,互相水火”。由是,章太炎不仅写出了《客帝匡谬》一文,以自责曾经追随改良的思想和行为,而且写出了着名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针对康有为指责中国人民“公理未明,旧俗具在”,因为“只可行改良不可行革命”的荒谬主张,乃有力地指出,“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具在,即以革命去之”。更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同时指责康有为已经堕落成为一个“利禄熏心、甘当奴隶、为一时之富贵甘冒万亿不韪而不辞的封建 侩”。年轻的民主革命家吴樾不仅畅言“反枝叶改革、倡非常改革”,更以谋炸出洋考府察五大臣来表明他与改良思想彻底决裂的精神,不惜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另一个年轻的革命家邹容则着有《革命军》遗书,竭力赞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共和主义思想,主张“扫除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的积弊”。又一个年轻的革命家陈天华则以“壮夫跃海”的英雄行为,用年轻的生命敲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