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文化人类学用于史前研究
人类史前美术浅析
跨湖桥与河姆渡:东南文
淮河流域史前稻作农业与
自然环境变迁与史前文明
史前动物及动物图像非图
通过史前骨器玉器的雕刻
展现远古文明进程  追忆
史前的粮食加工工具
苏秉琦先生的遗产与中国
最新热门    
 
揭示史前中国人文地理的重要手段方法

时间:2009-7-24 13:45:43  来源:不详

 
  根据海经所记叙的内容看,海外四经最早出现,其后是大荒四经,再后是海内四经,最后是海内经。
 
  我同意王红旗先生的观点[1],根据海经所记叙内容的历史时序,判断海经各经的成书年代。
 
  海外四经记叙的内容,截止于商代,因此,海外四经的成书,应在商代以前的某个时期。
 
  海外四经记载的地域,大致在岭、两湖平原、江淮以南,河套、大青山以北,六盘山、贺兰山以西,泰山、淮涡流域以东。
 
  大荒四经记叙的内容,截止于周代,因此,大荒四经的成书,应在周代以前的某个时期。
 
  大荒四经所记载的地域范围,与海外四经大体相当。
 
  海内四经的完成,应在春秋战国时期,此时正是百家争鸣的文化时期,对历史文化的追溯,应是这一时期的文化潮流,而海内四经的内容,恰恰具有这样的文化倾向。
 
  海内,意即天下所有地域,因此,海内四经记载的范畴,涵盖海外四经、大荒四经,似乎是对山经、海外四经、大荒四经的补充、说明。
因文字载体的保存问题(如布帛损坏或竹简脱落),海内四经错位、遗漏很多,造成了刘向父子修订《山海经》时,不得不在海内四经后,附加了海内经。
 
  海内经杂乱而涵盖,似乎是对《山海经》海经部分(尤其是海内四经)做补充,而补充者又不太明晰此前成书的海经部分的准确信息,因此导致内容一没有文字意义的上下延续和承接,二没有地理方位和描述顺序,与此前成书的海经部分,形成内容表达上的许多差异。鉴于此,它应当是西汉成帝诏光禄大夫刘向(及其儿子刘歆)校经传,修订《山海经》时,将因文字载体的保存问题而从海经部分(尤其是海内四经)脱漏下的那些文字,因无法考据原文在何处,而简单地汇总成一篇,附加在海内四经后面的。
 
  1.2、《山海经》的科学信度和历史效度
 
  依据《山海经》对中国史前人文地理进行考证,必须确证《山海经》的科学信度和历史效度。
 
  一般以为,《山海经》是史前人类的口头传说,历经千百年的岁月,在历史时期完成著述,科学信度和历史效度不高,甚至没有科学研究价值。
 
  而我经过十余年研究,将最新考古(包括地理、气候、人类文化)成果,与《山海经》相关记载对比,发现,《山海经》的科学信度和历史效度,相当高(尤其是山经部分和海外四经、大荒四经部分)。以下就是无可辩驳的例证。
 
例1:
 
  最新的历史地理研究指出[2],冰川和冰缘遗迹的研究都证明,中国境内历次冰期都没有出现过大冰盖,即使是在青藏高原上,也没有形成过统一的大冰盖。这是季风环流形势下,冬季虽低温却干旱,夏季虽多雨却高温,都不利于冰雪积累之故。最后冰期结束后,与全球趋势相应,中国境内气温回升,降水增多,至距今五六千年的仰韶文化时期达到最高峰,称为仰韶暖期;其后,温度在波动过程中降低,至公1500—1850年期间达到最低点,成为世界性的“小冰期”;19世纪末以来,气温又略有升高。[3]如采取大理冰期年平均温0℃线通过大连附近,此线向西延伸时将在北京以北接近密云(年平均温10.9℃)的位置上通过,并沿西山、太行山麓而下,跨越漳河,然后折向潞沁高原。从30年代以来,太行山前以及北京西、北郊,关于冰川遗迹的报道日益增多,泥砾及带擦痕砾石是主要内容。不论对成因最后作怎样的解释,实际物质的存在是客观的,因而将京西北、太行山麓确定为冰期永冻土带边缘,是合理的。
 
  对此,《山海经》的山经部分,只在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