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清史研究的世纪回顾与展
2002年清史研究概述
《中国移民史》的史料及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写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
从《清明上河图》和《东
最新热门    
 
《清史》纂修与中华传统文化

时间:2009-7-24 13:45:46  来源:不详
北京和全国各地(包括台湾),这些都是编纂清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贵材料。令人欣喜的是,中国第一和第二历史档案馆以及各地档案馆在改革开放后,大都对外开放,供研究者利用;同时,他们也都在认真整理、出版部分档案,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70年代以后,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就整理出版了一百多种档案,4亿多字。这种深厚的学术积累,是编纂一部高水平、高质量的清史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

又次,学术交流日趋密切。

由于种种原因,过去海峡两岸清史学者很少能进行学术交流;而祖国大陆的清史学者与国际的学术交流也甚少。进入新时期后,特别是启动清史工程以后,这种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两岸清史学者之间、大陆清史学者与日本和欧美清史学者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和增多。例如,清史工程启动以后,海峡两岸学者就多次进行学术座谈与相互访问;中日学者也在一起举行研讨会;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米亚斯尼科夫院士在2004、2005年两次来华访问,与清史编委会及其有关部门就利用俄文档案的合作事宜进行商谈。所有这些,对清史编纂无疑都会起促进作用。

最后,研究手段逐渐现代化。

以往学者们多用手抄卡片的形式,进行学术资料积累。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上世纪末,大多数学者开始用电脑进行学术资料积累,以及把档案、文献进行数字化整理,这就使研究手段逐渐现代化,研究速度大大提高,对推动清史编纂的进程大有裨益。

 

三 清史编纂既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清史纂修要本着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原则,既要尊重历史事实,全面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又要反映时代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中国社会的继续发展;既要继承前人研究成果,又要勇于进行学术创新。

第一,   关于清史纂修的历史思想。

1.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以成一家之言。

二十四史蕴含着丰富的、明确的历史思想,这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以成一家之言。

古代的所谓“究天人之际”,一方面是强调天人相分,即认为天道与人道是不相干的;另一方面又注重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5]清代历朝皇帝都是非常相信天人感应的君王,诏书中每每都要写明“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字样,往往把自己的统治以及社会安定与否以天人感应进行解释,但实际上他们更注重从民本思想出发,通过民气来感召天和。清史纂修应该对此加以重视。关于人在清史发展中的作用,将在下面细谈。

所谓“通古之变”,在清史纂修中,就是要贯穿清代自发祥至灭亡的全部历史,勾勒出清代各个历史时代的特点。戴逸先生在谈到《清史·通纪》的编纂时说,“通纪”就是要用8卷本、300万字的规模,把清朝三百年的历史加以扼要的、概括的叙述,做到前后贯通,充分表现有清一代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和我们的历史观,阐明清代从崛起到发展与鼎盛时期,到衰落以至于灭亡的全过程,这里面,当然要多方面反映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内容,包括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的各个方面,包括意识形态、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他把三百年的清史划分为以下八个阶段:1.满族兴起和清朝建立(1583—1643),2.清朝入关和确立全国统治(1644—1683),3.经济的恢复、发展和康熙之治(1684—1722),4.雍正改革和乾隆统一全国(1723—1776),5.清朝中衰(1777—1839),6.外国武装侵略和国内农民战争(1840—1864)7.清朝自强运动及其失败(1865—1895)8.清末改革和清朝覆亡(1896—1912)。[26]通过这八个阶段的历史叙述,我们就将能够看到清朝从发祥到建立、康乾盛世、嘉道中衰、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各族人民反对清朝统治、辛亥革命和清朝覆亡的一个完整的历史面貌,并能反映出各个时代的不同的特点。

“通古之变”还有一个意思,就是见盛观衰,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例如,戴逸先生在回答毛泽东关于满族几十万人口怎么把汉族一亿人口都征服了的问题时说:第一,满族当时处于社会发展发生了根本变化的阶段,这个民族产生出一种蓬勃的朝气;第二,清朝开国领袖们英勇善战和把满族八旗人统一在自己周围;第三,满族内部在发展过程中较好地解决了内部矛盾,使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加强;第四,向汉族学习,学习汉族的文化制度,重用汉人;第五,联合蒙古及其他各民族,尤其是满蒙联盟,成为清朝统一全国的重要支柱。相反,明朝统治和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却日暮途穷,无法承担统一全国的重任。[27]这种观点可说是对明清之际历史经验的正确概括,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