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诸葛亮隐居地赘考
诸葛亮后裔今安在
运筹帷幄——诸葛亮兵法
赵子龙的日记揭开了真正
诸葛亮兵法
赵子龙的日记揭开了真正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失败实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失败实
诸葛亮后裔今安在
最新热门    
 
諸葛亮形象演進探微

时间:2009-7-24 13:46:17  来源:不详
性格表現法,求是學刊一九九一年第四期。

19.趙義山,論《三國志通俗演義》人物形象塑造的審美特徵,四川師範學報一九九0年第四期。

20.黃鈞論,三國演義的人物塑造,文學遺產一九九一年第一期。

21.彥士,關於諸葛亮形象的爭論問題,四川師範大學學報一九九一年第六期。

22胡萬川,關於孔明借箭的一點補充,國文天地七卷。

 


 


[1] 民間故事中的諸葛亮傳說,將另立章節探討。

[2] 羅貫中《三國演義》一百四回「隕大星漢丞相歸天」

[3] 引文見陳壽著《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第五》洪氏出版社,頁九一一。

[4] 引自陳壽《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第五》後注引

[5] 引自陳壽《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第五》諸葛上書

[6] 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評曰」

[7] 見《太平御覽》卷三百七兵部三十八麾兵。按《北堂書鈔》卷一百八,《藝文類聚》卷六十七,皆引裴啟此則小說。

[8] 《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

[9] 見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頁四四六,里仁書局。

[10] 有關「智將」的典型,詳見本文第三章。

[11] 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清代章學誠斥王隱為虛說。

[12] 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篇》引文

[13] 見《太平御覽》卷三百四十兵部引

[14] 《三國志、諸葛亮傳》第五

[15] 《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晉陽秋》。

[16] 段成式《酉陽雜葅》續集:「予太和末,因弟生日觀雜戲,有市人小說,呼扁鵲作褊鵲字。」可知當時以市人小說屬於「雜戲」類。


[17] 見陳翔華《諸葛亮形象史研究》第三章「唐代的故事傳說與詩歌藝術形象」,浙江古籍出版社,一九九零年。見陳翔華《諸葛亮形象史研究》第三章「唐代的故事傳說與詩歌藝術形象」,浙江古籍出版社,一九九零年。

[18] 《四分律鈔批》一作《四分律行事鈔批》,大覺著,二十八卷。涵芬樓影印本。下文所提到卷二十六資料,錄自《續藏》第一編第六十八套第一冊。

[19] 一般以「智將」稱諸葛亮,如陳翔華《諸葛亮形象史研究》即是,但我以為應該再加上「神道」兩字,更能突顯這個時代的諸葛亮形象。

[20] 見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第五》,洪氏出版社,九二二頁。

[21] 習鑿齒《漢晉春秋》原文:楊儀等整軍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維令儀反旗鳴鼓,若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於是儀結陣而去,入谷然後發喪。宣王之退也,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

[22] 據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第五》記載,試歸納諸葛亮職銜如下:

1、赤壁戰後,「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

2、建安十六年,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3、先主即帝位,「亮以丞相錄尚書事」。

4、建興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

5、建興六年,「以亮為右將軍,行丞相事。」

[23] 引文見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第五》

[24] 以下所引平話原文,均見《元至治新刊、全相三國志平話》

[25] 見《三國志平話》卷中。平話寫赤壁之戰前,東吳眾官手中皆寫「火」字,獨諸葛亮手中寫「風」字,並說:「眾官使火字,吾助其風。」周瑜因言:「眾官舉火,他(諸葛亮)獨祭風。」這一個情節,在羅貫中《三國演義》敷衍成「七星壇諸葛祭風,三江口周瑜縱火」情節(第四十九回)。由此可見,平話有意識突顯諸葛呼風喚雨的本領。

[26] 陳翔華《諸葛亮形象史研究》以為:「《三國志平話》對諸葛亮作為「人也、神也」的描寫非常充分,但比較而言,「仙也」寫的不足。元代後期及元明之際雜劇,則大寫他的仙家氣。」見原書第五章注引,一二二頁,浙江古籍出版社。

我以為:元代之際對於「神」、「仙」觀念的分類,未必如後世一樣截然二分,陳壽以「神仙」連言可證。

[27] 引文見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