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美国史学界关于对日使用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经史之学与文史之学
对后文革时期中国近代史
“告别革命论”史学批判
唯革命论”史学批判
布罗代尔史学思想新论
遗华日侨问题的历史学思
思想史视野中的考古与文
没有过去的史学危机
最新热门    
 
史学与文献(二)

时间:2009-7-24 13:46:23  来源:不详
的。

作为历史典籍,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系列。

2、典章制度沿革

记述制度的典籍,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礼”。在图书分类中,出现关于典章制度的部类,当见于阮孝绪《七录》。其“传记录”中的旧事、职官、仪典、法制四部,在《隋书·经籍志》史部则为“旧事”、“职官”、“仪注”、“刑法”四类。所著录之书,皆为朝廷政法礼仪。这几类书,占当时整个史籍的1/5左右。唐前期,这四类书不仅数量剧增,在形式与内容方面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其一,增加新的专题,如“选举”。其二,注意沿革考察,如《唐六典》总结了《周礼》以来历代官制的变化,又重点记录了唐前期的官制发展。其三,初具总结性质,如“刑法类”的《唐律疏义》、“仪注类”的《大唐开元礼》。

另一方面,纪传体史书中的志的修撰也出现新的趋势。唐初对于“仪注”等单项的制度书,已认为是“一时之制,非长久之道”。同时指出,“载笔之士,删其大纲,编于史志”,又“不能尽其旨要”;而未编入史志的部分“亦多散亡”。[16]因此,在修晋、隋二史志时,针对上述情况,做了“本末鉴明”、“惟通前后”的努力,表现出一定的“会通古今”、“观其沿革”的思想。这两部纪传史的志,所记制度沿革,自东汉至隋末,前后衔接,对修典制史不仅提供了取材的方便,更重要的是其会通思想对后世的启示。

由单项制度考察走向综合研究,由记一朝一代典章制度向系统探索沿革演变,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就成为典制史产生的学术原因。唐玄宗之世,首先出现了刘秩《政典》。至德宗时,杜佑以其分门不尽合理,将《政典》“取《周礼》六官所职”而为“九门”,编成《通典》200卷。全书以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刑、兵、州郡、边防的篇第编次,自上古黃帝至于唐玄宗末,第一次明确而自觉地从经济说到典章制度,从中央政治制度叙至地方制度,再论及周边政权,突破了上千年来按六官所职认识社会结构的传统,在历史编纂学上是一大创举。前面谈到,杜佑的旨趣是从“体要”探“政理”,以史经世。所以,不应认为杜佑是为写典制史而纂修《通典》。而且,书中九门,兵、州郡、边防三门,所记并非“古今制度沿革”。通常因其所记内容基本是历代制度沿革,便称之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元末马端临又以其“节目之间,未为明备;而去取之际,颇欠精审”,仿其体制,编成《文献通考》348卷。其书补唐玄宗以前事,并续至南宋宁宗末;新增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5考,记上古至南宋宁宗事,共24考。虽通古今,但有关宋代的史实占一半以上,可补《宋史》各志之所未备。

在《通典》、《文献通考》之间,南宋初郑樵有《通志》200卷,以本纪、年谱、略、世家、列传、载记六体综述的方式改编了自《史记》以下15部“正史”,成为《史记》之后又一部纪传体通史。但全书断限混乱,纪传止于隋,礼乐刑政至于唐宋。《略》52卷,为全书精华,“总天下之大学术而条其纲目”。其中,氏族、六书、七音、都邑、昆虫草木5略,以往各志皆无;艺文、校雠、图谱、金石4略,乃各史“艺文志”的扩大;其它诸如天文、地理、礼、谥、器服、乐、职官、选举、刑法、食货、灾祥11略,或是对各史志的改造,或是本于《通典》。这20略,把旧史志的范围扩大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丰富了历史研究的课题。鉴于此,通常称《通典》、《通志》、《文献通考》为“三通”。

经有明一代,王圻撰《续文献通考》254卷。至于清初,“三通”这种新的史籍编纂形式受到高度重视,出现了官修“续三通”,即《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记事续至明末。而后,又修成“清三通”,即《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专记清代制度,大体以乾隆五十年(1785年)为下限。“三通”、“续三通”、“清三通”,世称“九通”。1921年,刘锦藻又完成《清朝续文献通考》,起乾隆五十一年,迄宣统三年,是为“十通”。

在《通典》问世的同时,记一代制度沿革的史籍亦萌生出来,这就是中唐苏冕《会要》40卷,叙唐高祖至代宗九朝制度沿革。随后有《续会要》40卷,增至唐宣宗时。北宋初年,王溥续成完整记述有唐一代制度沿革的《唐会要》100卷,“沿革损益之制,极为详核”。同时,又有《五代会要》问世。随即,会要的修纂便由私修转为官修,成立了专门的机构――会要所。两宋所修《会要》,超过2000卷,前后成书10多种。[17]经元、明两代,散失、火焚殆尽,唯以《永乐大典》所录保存于世。清嘉庆时,徐松从《永乐大典》辑出两宋各次所修《会要》五六百卷,后经辗转整理,成为今本《宋会要辑稿》。

元、明、清三代记一代制度沿革,与“会要”不尽相同,大体以六部为纲,叙其职掌及历年事例,名为“会典”。元修《经世大典》虽已亡佚,尚有《元典章》传世。《明会典》性质与《元典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