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明儒学案》缘何不为李
《明清长江中下游渔业经
论博学鸿儒纂修《明史》
《明史-选举志》编纂考
《四库全书》本《明史》
论清顺治朝与康熙朝初期
《明史》编修和清初的史
最新热门    
 
《明光宗实录》与《三朝要典》的编修

时间:2009-7-24 13:46:30  来源:不详
神宗帝德,在“为君亲讳”的封建史学思想指导下是很难直书实录的。而且两事的记述还和东林党与浙党的利益密切相关,在两党相争的情况下尤难执笔。身为东林领袖的实录总裁叶向高也认为,“顾其中亦有干碍而难直书,牵连而难尽书者,”但同时他又致力使实录“近质一时之公平,垂万世之定案,不敢有一字之虚以为信史之累”[v],其委蛇其间的苦衷可以想见。从《光宗实录》的记述看,其中反映的撰史态度还是比较慎重、切实的。例如在“争国本”一事的叙述中,直叙事件原委,只择取诸臣请求“早建元良”的章奏,而不录东林党与浙党借此相攻的疏论,并在粉饰神宗、光宗父子亲爱的同时,也曲折表述了神宗宠幸郑贵妃,拖延光宗出阁讲学的事实。为了撰述“梃击”一案,叶向高还与同官一起访问了受理此案的刑部尚书张问达,证实了案中闯宫男子张差并非疯癫,实系有人指使,便“摘采其说”但“词亦矮婉”[vi],仅点出刑部主事王之寀张差并非疯癫,以“语多涉翊坤宫”暗示有指使之嫌,并不加评论,只用百余字叙述,而对当时的纷纭章奏无一采择。
最能说明《光宗实录》极少党争倾向,并非党派竞争牺牲品的事例,当属对“红丸”一案的记述。当时,东林党人正借“红丸”一案对浙党首辅方从哲大加攻击。最先参论方从哲的是给事中惠世扬,他以赵盾不讨贼,许世子不尝药例,认为方从哲对光宗服红丸致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能“辞于弑君之罪”[vii];接着礼部尚书孙慎行又援许世子例奏“纲常大分宜明,弑杀逆行难掩”,方从哲“纵无弑杀之心,即有弑杀之事”;左都御史邹元标也疏论:“从来乱臣贼子有所惩戒者,全在青史一脉”[viii],强烈要求将此写进实录。但是从《光宗实录》中记述的李可灼进药经过和光宗崩亡事件来看,其中并未有触及首辅方从哲的言语,反而点明了进药出自光宗本意:“(上)因问有鸿胪寺进药何在?辅臣奏:‘鸿胪寺丞李可灼自云仙丹,臣等未敢轻信’,上即命中使传宣,诸臣退出。可灼至,同进诊视,具言病源及治甚合,上喜,命进药。”[ix]对光宗服药崩亡,《实录》中也无一字褒贬,而是直接记载遗诏。这说明叶向高在总裁实录时力持公平,并未附从东林党人意愿,将实录作为党同伐异的工具,而是使之尽量切近于史实,叶向高认为他们在撰写实录时,“其叙进药亦甚平”[x],是符合实际的。《西垣笔记》也赞称《光宗实录》:“其书立论颇正,而又忠厚不尽人之情,良史也。”[xi]这是较公允的评价。
天启三年初修本《光宗实录》未带党争色彩,一方面因叶向高等史臣力求持正,另一方面,明熹宗的态度和意旨对此也有影响。熹宗皇帝的继位,多赖东林党杨涟、高攀龙等人的护持,所以在御极之初,熹宗对他们也较为倚重,颁布了移官诏书,罢去与东林党人论见不合的御史贾继春,允准方从哲致仕。但是,在渐渐展开的“三案”争论中,为了打击政敌,东林党人的言论越来越过激,如御史焦源溥的《明纲常疏》曰:“先帝欲以讳言进御之事,遂甘蒙不白之冤。张差之棍不灵,则投以丽色之剑,崔文升之药不速,则促以李可灼之丸”[xii];给事中魏大中奏言:“自兹日之梃不中,而图所以中于先帝者百端,至藏酰于女谒,俟元精耗损,僅不可支,而荡以暴下之剂。”[xiii]这类言辞极大地触犯了皇室的尊严,正如清人李慈铭所言:“夫女谒致病,至丑也;谅闇之中,色蛊致死,大逆也;光宗方自饰以哀成疾,而诸臣力破之,其亦太不为帝地矣。”[xiv]在这种情况下,熹宗一直力图息止这场争论。天启二年(1624)四月,高攀龙以梃击一案攻戚畹郑养性,熹宗回谕说:“朕御极以来,官府协心,禁廷安静,外人如何妄生猜疑,”又令他“不得牵扯生事”[xv];七月,熹宗又谕工科给事中方有度无须再争执方从哲赏奸,李选侍垂廉诸事,谕曰:“国史传信万世,但当据实直笔,李可灼已有旨处分,移宫亦曾奉传谕,何必争论。”[xvi]为了平息争端,熹宗甚至对自己颁发过的“移宫”谕旨做了检讨:“选侍向有触忤,朕一时传谕,不无忿激,追念皇考,岂能恝然?尔每(们)当仲体朕意,不必多言,致滋疑议。”[xvii]叶向高在裁定实录时摒弃东林党诸人的过激意见,记述“梃击”、“红丸”二案尽量平实,不加评断,予以淡化,使之与明熹宗意旨相合,是清醒、理智的作法,未使初修本《光宗实录》成为党争工具。
 
三、《三朝要典》的纂修与私史之禁
 
天启初年,东林党人锋锐如刃,将违忤自己的所谓邪党废斥殆尽,致使非东林党者人人自危,为求自保,他们投依了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结成“阉党”,与之对立。天启四年(1624),以副都御史杨涟疏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为开端,两党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魏忠贤利用熹宗操纵内外,东林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