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内外”之际与“秩序”
从台谏制度的运作看宋代
内外”之际与“秩序”格
宋代社会结构
宋代史学的两个发展趋势
宋代皇权与相权关系研究
关于宋代的历史定位及总
宋代粉壁考述——以官府
走向活的制度史——以宋
宋代粉壁考述——以官府
最新热门    
 
宋代仿古制作的“样本”问题

时间:2009-7-24 13:46:42  来源:不详
的礼器仍然依照《三礼图》制作,要制作新礼器必须有新的样本,但是除《三礼图》之外,朝廷手中并无其他图样。北宋朝廷收藏的古器,虽然早在皇祐三年(1051)就已有图录编辑[9],但规模毕竟有限。此后半个多世纪中,皇家藏器始终没有得到系统整理和研究,更没有刻意去搜集民间古器。李公麟、吕大临诸家《考古图》收录的器形,虽然可供士大夫赏鉴考究,但器类并不完整,无法与礼书完全对应;摹绘刻印也比较粗劣,器形失真较大。为了给新礼器提供可靠的样本,编纂一部高质量的“古器全集”就成为当务之急。徽宗一方面采纳薛昂的建议,派人到收藏古器之家摹绘图形;另一方面,将皇家收藏的古器编绘为《宣和殿博古图》,即后来《重修宣和博古图》的前身[10]。因此,《博古图》修撰的初衷,应该是为改造礼器提供一部“图样”集;在后来的实践中,它也的确发挥了这样的作用[11]。
  随后,出于收藏鉴赏和制礼作乐的双重需要,徽宗开始大规模从民间搜集古器。到政和年间,内府藏器增加到六千余件,宣和年间更是“累数至万余”[12]。从传世品和历代著录的铭文看来,徽宗朝的仿古礼器主要集中在政和四年至七年之间,这与古器“样本”的大量增加是分不开的。随着大批新制礼器被用于祀典,《三礼图》已经失去了存在价值。政和五年六月,校书郎贾安宅上言:

  “崇义图义皆诸儒臆说,于经无据。国子监三礼堂实存图绘,下至郡县学间亦有之,不足示学者。宜诏儒臣编次方今礼乐新制,器用仪绘于图,著其义具,后成书颁焉。”诏《三礼图》及郡县学绘画图象并改正,旧所绘两壁《三礼图》并毁去。[13]

此前,议礼局于政和三年(1113)编成《政和五礼新仪》,颁降于地方州军,取代了奉行多年的旧礼。但由于当时大规模的礼器改造尚未展开,《五礼新仪》中并未包括新的礼器图样。在贾安宅的建议下,《三礼图》被彻底废弃,国子监及地方州县学墙壁上所绘的图样都被毁掉。但是,他提出的将新礼器图样编纂成书的要求,却迟迟没有实现。直到宣和元年(1119),大多数地方州军仍然没有得到新的礼器图样。《宋会要辑稿》礼一四之七○:

  宣和元年五月二十七日,永兴军路安抚使董正封言:“窃惟朝廷讲明祀事,颁降五礼,规矩仪式具备。然而祠祭所用樽俎笾豆簠簋之类,或有未应法式去处。如臣前任知郓州及今来永兴军,释奠祭祀所用礼器一切损弊。及臣前任知杭州日,蒙朝廷降式样制造上件礼器,与今来逐处见用全然大小不同,恐失朝廷奉祀之意。望下有司彩画式样,降付逐路制造,以供祭祀,所贵上尊朝廷奉祀之礼意。”诏送礼制局绘图颁降,令诸路州军依图制造,内有铜器者,以漆木为之。[14]

据董正封所言,当时个别州军(如杭州)曾得到朝廷颁降的“式样”,并依样制造了新礼器,这或许就是贾安宅上书的效果。董正封上言之后,朝廷曾有诏命礼制局绘制礼器图样,颁降诸路州军[15]。不过从以后的事实看来,这次下诏恐怕并没有造成广泛影响,甚至朝廷有没有将新礼器图样编辑成书都不无疑问。如果徽宗朝已经有编辑成书的新礼图,或者地方已普遍得到新图样,那么高宗初年制造礼器时,就不会因为无图可依而被迫沿用《三礼图》的旧样了。
  徽宗朝在大规模改造礼器之后,为什么没有用新的《礼器图》来取代《三礼图》呢?原因大概有以下两点。第一,根据大观二年薛昂箚子,当时派画工到收藏古器之家摹绘图样,用的是彩绘;而据宣和元年董正封上言,朝廷颁降地方的新礼器图样,用的也是彩绘。由此可知,《宣和博古图》的原本,应该也是彩色绘制的[16]。之所以用彩绘,应该是为了更真切的传达古器的形象,在彩色照相技术发明之前,这是最高级的方法。但是当时的印刷技术无法实现彩色套印,这就决定了《博古图》和新礼器图样不能用雕版印刷的方法大批复制。朝廷手中大概只有少量手工绘制的副本,不可能在短期之内普遍颁降于地方。第二,徽宗制礼作乐的重心是郊祀明堂等国家大典,而在中央,《博古图》已经很好的起到礼器图样的作用。至于地方礼器的滞后,朝廷并不急于解决,也就没有刻印新礼图的迫切需要。
  徽宗没有想到,他费尽心血搜集的古器物,制礼作乐的辉煌成果,都在靖康之难中毁于一旦。由于政和、宣和年间没有及时将新礼器图样编辑成书,使得高宗朝重建礼乐制度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二 高宗朝仿古制作的“样本”问题

  高宗即位于兵革之际,急需通过国家祀典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建炎二年(1128)八月,“诏令东京所属搬取起发祭器、大乐、礼神真玉、朝祭服、仪仗法物,赴扬州行在,应副郊祀大礼。”[17]这次大典,使用的是东京搬来的金人劫余之物;这些礼器多是徽宗时改作的产品,南宋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