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雍正癸丑苏南大疫: 烂喉
最新热门    
 
大疫探论:以乾隆丙子江南大疫为例

时间:2009-7-24 13:46:58  来源:不详
法式善:《陶庐杂录》卷二,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3~26页)。) 在财力逐渐雄厚之后,乾隆一方面继承其父祖的遗业,开始为巩固边疆而进行战争,另一方面以一种更积极的姿态较为全面地介入救济和慈善事业,包括下令加强各地的仓储建设,动用更多国家资源开展救荒活动,比以前更多地蠲免灾民的税粮,动拨更多的公帑赈济饥民,等等。(注:参阅李向军《清代荒政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版,第68~69页。) 以上这些认识,无疑都是建立在比较坚实的史料基础上的,就总体态势而言,似乎也是较为准确的。不过,若仅仅从这样的论述出发,恐怕很容易就认为,在这样的太平盛世之下,民众的生活当是非常祥和安逸。然而,实际的情形究竟如何呢?通过下面大灾以及大疫的论述,或许我们可以看到盛世背后的另一幅图景。
    乾隆继位后,虽然一如往常,在全国范围内,每年总有各种灾害发生,但总体而言,似乎在比较长一段时期内,并无特别严重的灾荒发生。乾隆二十年,发生了一场大水灾,这场水灾涉及的范围至少包括今江苏、浙江、安徽、湖北等省。在江南地区,仅仅就水灾来说,灾情似乎并不算特别严重,但水患继以虫灾,致使收成大坏,进而造成了大面积的饥荒,并最终促成了第二年大疫的出现。
    这一年,在江南的各州县的方志的“祥异志”中,大都有灾情记载,不过仅从其非常简略的记载看,似乎灾况并不尽一致。比如,在太仓州的嘉定县,“六月大水,秋大旱,岁大祲”(注:光绪《嘉定县志》卷五《祲祥》,“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第8册,上海书店1991年版,第128页。)。松江府青浦县的县志则记载:“夏六月淫雨,天气寒如冬秋,五谷木棉皆不实。”(注:光绪《青浦县志》卷二九《杂记·祥异》,“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以下简称“丛书”),第16种,第4册,(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版,第2050页。光绪《靖江县志》卷八《祲祥》,“丛书”第464种,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版,第153页。) 湖州府的乌程县,“淫雨损麦,蝗蝻生,大水伤禾”(注:光绪《乌程县志》卷二七《祥异》,光绪间刊本。)。宁波府的慈溪县,“七月大风雨,拔木伤稼”(注:光绪《慈溪县志》卷五五《前事·祥异》,“丛书”,第213种,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年版。)。常州的靖江,“夏秋淫雨,……麦尽死,禾豆不登”。江宁府的江浦县,“夏大雨,江涨四十余日始退”(注:光绪《江浦埤乘》卷三九《杂记上·祥异》,“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以下简称“集成·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苏州府,“二月至四月雨,麦苗腐,六月大雨,蝗蝻生,伤稼”(注:同治《苏州府志》卷一四三《祥异》,“丛书”第5种,第6册,(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版,第3390页。)。当然,还有更多的“大饥”、“大歉”之类的记载。从这些简略而不尽相同甚至稍有抵牾的记载中,很难明了该年灾荒的详细情况,而只能知道,这一年的灾荒主要有水灾、虫灾,个别地方还有旱灾和寒灾。不过,另外一些文献中还有个别更为详细的记载,将这些零碎的记载串联起来,有助于我们弄清详情。比如:
乾隆二十年乙亥,秋灾。自四月至六月,淫雨不止,中下田俱被淹浸,惟高仰者,尤可望有秋也。七月下旬,虫灾到处,螽贼螟螣,朋类纠结,所过之处,禾稻即成屋茅。又加风灾霜灾,间有刈获,朽腐不堪,虽鸡鸭亦不食也。一时米价踊贵,斗米三百五十钱,人心惶惶。(注:乾隆《干山志》卷四《荒政》,“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以下简称乡镇志专辑)第1册,上海书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594页。)
    是年(乾隆二十年)之水来而不退,禾苗硕大,人皆庆有秋也。孰知八月之后,忽起异虫,虫小如蚊,四翼而螓首,密布田间,苗为倾倒,早稻遇之,米若干糟。……此种虫出于螟螣螽贼之外,人所未见,乡人号为稻虱云。(注:光绪《常昭合志稿》卷四七《祥异》,“丛书”第153种,第9册,(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年版,第3163页。)
    从以上这些记载,我们大体可以推断,在大多数地区,自春天或春夏之交开始,天气阴雨连绵,持续数月,很多地区出现了水患,影响了小麦的收成,不过水灾并不算特别严重,所以秋收尚有希望。然而,天不佑人,水灾之后,七八月间,可能因为田间过于潮湿,光照不足,虫灾继之而起。虽然,很多地方志中记为“蝗蝻”,但从当时天气条件以及上面的记载看,是所谓“稻虱”的可能性较大。而秋天以后,一些地区又出现了旱情。水灾之后,继发虫灾,致使夏秋两季均告歉收。民情大困,饥荒随之而起。
    由于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