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元代及明前期社会变动初
元代盐政及其社会影响
元代税粮制度初探
元代泉州舶商
元代江南税粮制度新证
元代司农司和劝农使的建
元代两淮地区屯田考
试论元代中国与高丽的贸
论元代浙江的商品经济
元代都城史研究概述——
最新热门    
 
元代畏兀儿迁居永昌事辑

时间:2009-7-24 13:48:36  来源:不详
,我们可以从王爵位的封授、削夺的经历中,窥见一二。忽必烈嫡子忙哥剌是元朝前期唯一受封安西王、秦王两个王爵的诸王,据研究,他所以能身兼二王,是由于忽必烈在立真金为太子以后,为了摆平曾为太子人选的忙哥剌和同母兄长真金之间的关系,而作的特殊处理。[31] 忙哥剌死后,朝廷就以“一藩二王,恐于制非宜”为由,罢撤了秦王爵位。
与此比照,愈加突显了设立亦都护、高昌王双王爵位的不同寻常之处。这种情况,和纽林本人是否受到仁宗宠信等个人因素毫无关联,它是延祐年间元朝西域政策发生巨大转变的产物。刘迎胜教授曾提到,“封纽林的斤为高昌王”,“领兵火州,复立畏兀儿城池,这一连串行动无疑与元军战胜也先不花有关”。[32] 仁宗延祐(1314—1320)初年,元朝和察合台汗国之间,自大德年间约和以来维持的和平局面被打破,双方重启战端。《句容郡王世绩碑》记载:“延祐元年,也先不花等诸王复叛亦忒海迷失之地,王(创兀儿)方接战,……大破之。……二年,与也先不花之将也不干、忽都帖木儿战赤麥干之地,转杀周匝,追出其境铁门关。秋,又败其大军于札亦儿之地”。[33] 延祐元年(1314)爆发的这场战争,在穆斯林史料也有记录。巴托尔德曾转录其文:“根据这一记载,也先不花和怯伯(也先不花之弟——引者注)率领军队反对从哈剌火州侵入的敌人——也先不花来自可失合儿,怯伯来自阿力麻里。……也先不花被打败了,因而怯伯也不得不撤退”。[34] 由于在延祐初年接连打败察合台汗国军队,元朝已经深入西域腹地,重新控制了畏兀儿地区。在这种情况下,朝廷随即命纽林的斤“领兵火州,复立畏吾而城池”。[35] 纽林的斤重回畏兀儿故地,表明当时朝廷准备重新恢复对畏兀儿地区的统治,这是自至元后期元朝被迫退出畏兀儿地区以后,首次将政治势力扩展到当地。而亦都护重回畏兀儿故地,则首先面临着以后如何管理散居内地各路的本族属民的问题。为解决在管理畏兀儿地区和内地两处民众上的难题,朝廷于纽林的斤出发之前,即延祐三年(1316)正式设置高昌王爵,与亦都护之位并立,分别掌管畏兀儿地区(封地)和散居内地各路的部众。针对察合台汗国早已在当地另立了亦都护的现实,这种双王并立的作法,也有着重申纽林的斤对所有畏兀儿人都拥有正统的领有权的意味。《世勋碑》汉文、回鹘文碑铭对两个王印的使用权限作过说明,汉文碑铭称,“其王印行诸内郡,亦都护之印,则行诸畏吾而之境”;回鹘碑文说,“把新颁给的高昌王印用在行诸外邦的令旨上,再把以前的那个金印(亦都护印——引者注)用于周围的畏兀儿人民中”。[36] 回鹘文碑文由kiki qorsa icqu撰写,初看起来,与虞集汉碑似有歧义,其实,综合起来就是两印完整的通行范围。从畏兀儿的角度看,散居永昌封地(即“周围”)之外的“诸内郡”的属民,就是地处“诸外邦”,而亦都护印通行的“畏兀儿境”,实际上包括了同为封地性质的原畏兀儿故地和永昌封地。由于史料缺载,我们无法清楚地了解延祐年间波谲云诡的西域形势,只知道亦都护没能在当地站稳脚跟,元朝不久也退出西域。然而,这次短暂的重回故里,多少加重了从领有权上派生出来的大汗廷和亦都护在当地的特殊权益。后来,元廷在火州“复立总管府”,这是代表领有权和特殊权益的派出机构,而订有长例的进贡蒲萄酒一事,可以看作是这种权益的具体体现吧。
对元朝后期亦都护的传袭世次,学者已多有论及,这里仅就一个悬疑问题,提出拙见。《元史·伯颜不花的斤传》记载,传主乃“驸马都尉、中书丞相、封高昌王雪雪的斤之孙,驸马都尉、江浙行省丞相、封荆南王朵尔的斤之子也”,这个曾尚公主的传主之父朵尔的斤,在《元史》中又写作“朵耳只”或“朵而只”,《元史·文宗纪二》记,“[天历二年十一月],命朵耳只亦都护为河南行省丞相”,据此看来,朵耳只在天历二年(1329)时曾担任亦都护之职。但《世勋碑》回、汉碑文都没有提到过此人。汉碑记载帖睦而补化相关事迹如下:“(帖睦而补化)奔父(纽林的斤)丧于永昌,请以王爵让其叔父钦察台。不允。嗣为亦都护、高昌王.……明年(天历二年)正月,以旧官勋封拜中书左丞相。三月,加太子詹事。十月,拜御史大夫。大夫之拜左相也,迷(追)念先生(王)之遗意,让其弟籛吉嗣为亦都护、高昌王”,根据碑文,帖睦而补化于天历二年正月升任中书省左丞相以后,即让位于其同母弟籛吉,籛吉任职直到至顺三年(1332)薨,在此期间亦都护之位似乎未曾空缺,这是什么原因呢?碑文自相矛盾之处,提供了某些线索:既然帖睦而补化是“追念先王之遗意”而让位给其弟籛吉的,那么,他即位之时何以会“请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