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汉代北部、西南部边郡经
以狮子为“贡献”之中、
从考古材料看吐蕃与中亚
浅论中、意、西、英现代
辽、北宋、西夏形势
五、辽、北宋、西夏形势
第10课  辽、西夏和北的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
戴超武以新近解密的多国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最新热门    
 
东、西“大秦国”及“至那”名称由来

时间:2009-7-24 13:48:43  来源:不详
里,那个国家叫Serinda。他们在那里曾学会了全部的养蚕技术。皇帝答应给以足够的报酬以后,他们就回到印度,从那里把蚕卵偷运出来,然后着手孵化成蚕,把蚕放养在桑叶上。提奥法尼斯(Theophanes)对同一事件做了略为不同的叙述。据他说,偷运蚕卵的是某一波斯人,蚕卵是由丝国人的国家运来的,藏在一根空心的棒里,大概是一根竹竿里”。“我们假设那些僧侣是波斯的景教徒,而则是印度东部靠近中国的某个部分,那里也养蚕,或许就是柬埔寨或占婆”6。所称“Serinda”,应该是今斯里兰卡的“师子国”、“细轮迭”的转写。赵汝适《诸蕃志》卷下《细兰国》:“有山名细轮叠,顶有巨人迹,长七尺馀,其一在水内,去山三百馀里”7。
其三,“或云其国西有弱水、流沙,近西王母所居处”,无论“弱水”、“流沙”和“西王母”,都是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昆仑山”所在地区的“地名”、“国名”。《尔雅》卷七《释地》:“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注:觚竹在北,北户在南,西王母在西,日下在东,皆四方昏荒之国”8。《竹书纪年》卷上、卷下:“舜九年,西王母来朝”。“周穆王十七年,王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西王母来朝,宾于昭宫。秋八月,王北征,行流沙千里,积羽千里,征犬戎,取其五王以东,西征至于青鸟所解西征,还履天下,亿有九万里。三危山”9。《穆天子传》卷二、卷三:“天子西征至于玄池,休于玄池之上,乃奏广乐三日而归,是曰乐池”。“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10。而“大秦国”特产之一“火浣布”、即用石棉制成的布料,正是出产于同一宇域。《列子》卷五《汤问》:“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铻之剑、火浣之布。其剑长尺有咫,炼钢赤刃,用之切玉如泥焉。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11。干宝《搜神记》卷一三:“昆仑之墟,地首也,是惟帝之下都,故其外绝以弱水之深,又环以炎火之山。山上有鸟兽草木,皆生育滋长于炎火之中,故有火浣布”12。
注释:
1 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一九八七年,页2919、2020。
2 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一九八七年,页860、861。
3 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罗马帝国衰亡史》(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第一章《罗马帝国的基本概念》、第二章《农业的进步》,北京,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黄宜思、黄雨石中译本,一九九七年,页26、53、54:“从安东尼边墙和北部边界达西亚到阿特拉斯山和北回归线的宽度便超过二千英里,而从西海洋到幼发拉底河的长度,则更超过三千英里。面积估计不少于一百六十万平方英里的土地”。“巴比伦的地毯和其他一些东方的手工艺品销路很好,但最为重要却鲜为人知为一种国际贸易却在阿拉伯和印度之间进行”。“从东方来的都是些旧款的玩艺儿,丝、宝石,其中除了钻石,价值最高的便是珍珠。此外,还有各种各样在宗教仪式或铺张的葬礼上燃烧的香料”。“一位勤于钻研但勇于提出批评的作家估计,每年流出的白银足有八十万磅”。
4 北京,东方出版社中译本,二○○三年,页265、266、267、268、274。
5 北京,中华书局重印涵芬楼影印刊本,一九六○年,页1764下。
6 北京,中华书局《中外关系史名著译丛》王遵仲、李申、张毅中译本,一九九八年,页93、94。
7 北京,中华书局《中外交通史籍丛刊》杨博文校释本,一九九六年,页52。
8 北京,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影印原刊本,一九八二年,页2616中。
9 上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校刊平津馆刊本,页3下、5上、下。
10 上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校刊平津馆刊本,页20上、下。
11 上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校刊明世德堂校刊本,页20上、下。
12 北京,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汪绍楹校注本,一九八○年,页165。
 

无独有偶,在上古东方的记载中,处今亚洲大陆腹心帕米尔以东,似乎曾存在着所称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