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鲁滨逊新史学派的治学风
白寿彝的治学经历及其史
“义”、“事”之别与“
赵俪生先生的治学历程与
政治学视角下的郑和下西
用新的理念指导高中历史
治学琐谈(上)
最新热门    
 
治学琐谈(下)

时间:2009-7-24 13:50:19  来源:不详
唐初编著的,通常谓之新《晋书》,用以区别于诸家旧《晋书》。新《晋书》虽然改正了诸家旧《晋书》的许多缺点,如删去了王隐《晋书》的《瑞异志》、何法盛《晋中兴书》的《鬼神录》等;增添《三国志》及《后汉书》所没有的《食货志》,并追溯了东汉、三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还引用十六国之书并简约之以为《载记》三十卷,开记述少数民族的政权史事之先河,但是,这对于当时尚存的诸家旧《晋书》及十六国的各种史志,删节过多,不免过于简略。故吴士鉴、刘承干有鉴于此,特为新《晋书》作注,谓之《晋书斠注》。他们注《晋书》的原则,大体本于裴注。即广收各种逸史、野史与残存各种类书中的诸家旧《晋书》引文,及至于后人周家禄的校勘记、丁国钧的校文、钱大昕和王鸣盛等人的考证,也都一一收入,以收其广列异说,补充遗漏和订正讹谈之效。因此,读《晋书》以读《晋书斠注》本为宜;读此本,又宜正文与注文并重为妥。

  其六,读北朝的《魏书》、《北齐书》及《周书》等,应与《北史》结合阅读;读南朝的《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等,则应同《南史》结合阅读。其所以有这样做的必要,主要是由下面的原因决定的:一是由于《北史》综合了北朝诸断代史,是一部以北朝诸代为范围的通史,结合阅读,可收把断代史与通史各自的优点融于一体之效。二是由于《北史》虽较简略,但也有不少地方超出北朝诸断代史的相同史料的地方,以东魏、北齐的食干制度为例,有些食干的官吏,在《北齐书》中无其食干的记载,而在《北史》中却有之,同样的例子还不少。因此,二者结合阅读,可收到《北史》补北朝诸断代史之效。三是由于《北史》是通史性质,它对于为官于北魏、东魏、北齐及西魏、北周的官吏,多按其家庭血缘关系分别合于一体记述,这对于了解当时重视门阀与谱牒之学的状况可以加深了解,也有助于研究他们的族属关系。关于《南史》同南朝诸断代史的关系,也一如《北史》之于北朝诸断代史,故其结合阅读的好处也大体相同。

  其七,读南、北朝后期诸史,应先同《隋书》特别是《隋书》诸志结合阅读。
  所谓南、北朝后期诸史,包括北朝的《北齐书》、《周书》及南朝的《梁书》与《陈书》。阅读这些史书其所以要同阅读《隋书》诸志结合阅读,在于《隋书》诸志,本来不属于《隋书》,而是另外一部书,叫《五代史志》。这里的五代,就是指北朝的北齐、北周和南朝的梁、陈,再加上隋即为五代。换言之,今本《隋书》的十志,所记载的内容,从其覆盖面来说,涉及上述五代。因此,《隋书》的诸志,等于就是《北齐书》、《周书》及《梁书》、《陈书》之志的综合体。所以,要明白北朝的北齐、北周及南朝的梁、陈诸代之典章制度,必须求之于《隋书》诸志。既然如此,则阅读时之必须结合阅读,实属不辩自明。

  其八,读北朝诸史,也要同南朝诸史相结合;反之亦然。

  为什么需要这样做呢?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北朝的史书,有南朝的专传,如《魏书》有《岛夷传》、《北史》有《僭伪附庸传》载后梁事;南朝史书,也有北朝的专传,如《宋书》有《索虏传》、《南齐书》有《魏虏传》。这些传所记载的史实,虽多传闻,也不乏谤语,但也未尝不可提供某些可供参考性史料,有些甚至是有价值的史料。二是由于南北双方经济上的联系不少,相互之间的战争更多;还不乏北朝官吏、将领南逃者,也多南朝官吏、将领北走者,对于这些事实的记述,各有所详,也各有所略,如能彼此参照,相互补充,则为全豹了!

  其九,读《史记》、《汉书》及《后汉书》,要重视各种注疏。

  这些史书的注疏,至少有四大作用:一是对难懂的名词、术语和难读字音,做了解释和注了音;二是从他们的解释中,可以发现歧异;三是可以从诸家注疏中,获得汉以后的某些史料;四是从诸家注疏的引书中,可以获得正史之外的许多宝贵史料。特别是最后一点值得注意。如《史记》诸家注,就引了《汉律》、《茂陵书》、《古今注》、《汉旧仪》、《素问》、《八十一难》、《括地志》、《三辅旧事》、《帝王世纪》、《太康地记》、《三辅故事》、《搜神记》、《关中记》、《汉宫阙疏》、《天官占》、《星经》、《世本》、《陈留志》、《陈留风俗传》等书,不一而足;汉书诸家注,也引用了《汉律》、《三辅黄图》、《异物志》、《汉舆地图》、《汉代注》、《令甲》、《令乙》、《汉官仪》等若干种古籍;至于《后汉书》李贤注,则引用了《东观记》、《越绝书》、《今古注》、《广州先贤传》、《搜神记》、《博物记》、《帝王世纪》、《魏氏春秋》、《荆州记》、《巴记》、《广州记》、《十三州志》、《汉官仪》、《汉官》、《汉旧仪》、《四民月令》、《春秋感精符》等若干种古籍(上面所列举者均非引书的全部目录)。所有这些书,今天大都已经不存在。因此,通过这些注疏家所引古籍而流传下来的史料,就具有格外重要的史料价值。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