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1)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2) ─
美国史学界关于对日使用
关于国民党新军阀形成及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关于五卷本《东坡志林》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科学与人文之间——关于
最新热门    
 
关于古代气候研究的几点思考——以《黄淮海平原北宋至元中叶的气候冷暖状况》为例

时间:2009-7-24 13:50:29  来源:不详
是最小值。
按:l,此著作即《梦粱录》,我们知道,历来回忆性的诗文,因为对过去的留恋和今昔的强烈反差,往往夸张色彩较浓,难以尽信;2,既为“浙间风俗”,则其来久远,宋时气候是否仍然如此,值得怀疑;3,更重要的是,满文所引原文全句为“最是包家山,桃开浑如锦障”④,可见,花开最早的包家山也只是刚到盛花期,别处显然尚未到“最堪游赏”之时,如何便“只能推断当时仲春十五已经到达或越过盛花期”呢?所谓“提前3天”的“最小
————————
①  曹祥深:《中国经济地理》,百家出版社,1988年,第98页。
    ②  陈业新:《两汉时期气候状况的历史学再考察》,《历史研究》2002年第4期。参《柑桔栽培手册》,农业出版社,1972年,第2页,及林之光等:《中国的气候》第314—319页。
    ③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组:《北京地区植物检索表》,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年。  
④  吴自牧:《梦粱录》卷l,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
 
值”又该从何说起?
        以下再来讨论宋至元中叶时期喜暖的观赏性植物大量在北方出现的事实。……
此处讨论喜暖的观赏性植物在宋至元中叶期间大量出现在北方,目的在于旁证前面
所述此期气候温暖的事实
    按:满文一方面肯定“观赏性植物深受人为作用影响”,并举例证明了这一点,却又准备将其作为气候温暖的旁证,很容易让读者困惑,难以理解。    
    下面,我们随原文看看这些植物如何“大量”在北方“出现”的“事实”,现分段举例如次。
        (在举了梅尧臣《京师逢卖梅花五首》例后)此外开封府府内有梅花堂,琼林苑
有梅亭,这些命名都可能与梅树栽种有关。
    按:作者作此推断,确实很有道理。宋末人周密载:“开封府衙后有蜡梅一株,以为奇,遂创梅花堂”①。——因为有了这一株蜡梅,人们觉得惊奇兴奋,大张旗鼓地命名,这恰恰说明其物罕见。至于“琼林苑有梅亭”,据记载:“其花皆素馨、末莉、山丹、瑞香、含笑、射香等闽广二浙所进南花,有月池、梅亭、牡丹之类诸亭,不可悉数”②。其中关键的“闽广二浙所进南花”被作者忽略,不可理解。
        北宋末,建造艮岳时,曾“土积而为山,……梅植万本,曰梅岭。”皇帝对享
乐生活的追求,使梅树栽培在开封城内达到顶峰。
    按:作者刚刚分析了以艮岳上的植物作证据是错误的,这里又马上用其为例,想说明什么问题呢?
        元人王旭的《梅园杂集·序》曰:“安阳许氏之园有梅一株,岁暮方盛开。”
……刘敏中《谢赵于昂同知惠梅》诗曰:“历下寒多梅事稀,西园两株还惊目。”
……耶律铸《立春》诗说:“上苑三冬梅正发,和林五月草初新。”诗人另一赋序
云:“独醉园数年无花,今岁特盛”。
    按;1,地点分别是“许氏之园”、“西园”、“上苑”、“独醉园”,其小气候及人为因素无疑十分特殊;2,数量多是“一株”、“两株”(四库本作“两树”,意同);3,对于“岁暮方盛开”、“寒多”、“梅事稀”、“惊目”、“数年无花”等等字眼,作者概不理睬,只盯住了“梅”字;4,赵子昂(孟頫)“本杭人”,所引诗下紧接二句“多情细拣春风枝,把玩顿慰江南思”,足见梅仍是杭州——至少是江南一带的植物特征,并不是随处可见;5,其实,梅花“岁暮方盛开”、“和林五月草初新”、“独醉园数年无花”说明的正是寒冷征候,而不是相反。
        在元朝前期梅树在今河南安阳、山东济南一带,甚至北京及其附近地区都有其
踪迹。结合北宋时的事实,在北宋和元中叶的时期内大部分时间在中原地区都可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