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语丝》:现代散文文体
“五四”时期的中国史坛
现代中国史学专业学会的
科学与人文之间——关于
后现代主义与历史研究
中国史学现代性演进的“
“本体论”源流考(近代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特征—
中国的现代化与洋务运动
鲁迅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
最新热门    
 
后现代性与历史学的焦虑

时间:2009-7-24 13:50:36  来源:不详

    [关键词]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历史学;史学理论

    [摘  要]尽管人们对后现代主义及后现代性有多重理解,但具体深入地分析后现代性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我们可以发现:后现代性虽然承载着“终结”现代性的强烈诉求,但在事实上却未摆脱其延续现代性的历史使命。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的冲击和影响,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历史的客观性,而是从更繁细、更具体的层面重构历史的客观性;它对历史学传统叙事方式的反叛,也只是对传统历史学叙事方式的反拨和修正;要应对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所带来的挑战,我们似应返折到现代主义的立场,以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平衡,来消解历史学发展中的焦虑。   
 
国学者马歇尔·伯曼发现,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就已经迷漫着现代主义的气息。他指出:“《共产党宣言》表现了现代主义文化中某些最深刻的洞见,同时也将现代主义文化中某些最深刻的内在矛盾戏剧化了。”[1]的确,马克思不仅在其早期的手稿中,而且是在其最核心的著作《共产党宣言》中发现了现代主义的灰线:?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僵化的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了。”[2]从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描述的史实中,认真分析我们更多地发现的却是后现代的端倪。马克思是在更宏阔的背景下从“现代性”出发而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后现代性”的审视,预言了后现代主义的到来。德里达、詹信诸人正是由马克思出发而进入后现代主义阵营的,这个事实,对我们处于后现代主义焦虑中的历史学是否会有一点启示呢?
 
一、“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后现代主义自其兴起之日起就伴随着与现代主义不休的论争。如何对待“现代性”,是二者;之间论辩的主要问题。许多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后现代性”是对现代性的断裂与反叛,是“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是一种旧事物的终结和新事物的来临;他们对于“现代性”采取批判和否定的态度,服膺后现代性,认为现代化使理性宰制成为可能,人道主义走向了它的反面,自由成为人们的枷锁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呢?
    首先,后现代性虽然不是一个时间概念,但它仍然有时间上的规定性,它是相对于现代而言的。后现代性的提出与历史分期相关,但是在具体时间的确定上无达成一致。后现代性可以用来指涉现代之后的诸时代。后现代性表明现代主义时代的终结、现代性文明的衰落和后现代性文明的崛起。那些把后现代性当作历史分期概念的学者,由于在时间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因此,作为划分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的后现代性,其本身便包含了模糊性。尽管他们在时间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性看法,但毕竟为人们描绘了作为历史分期的后现代主义的特性。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家们认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进入一个“后工业社会”,也称作信息社会、高技术社会、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