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语丝》:现代散文文体
“五四”时期的中国史坛
现代中国史学专业学会的
科学与人文之间——关于
后现代主义与历史研究
中国史学现代性演进的“
“本体论”源流考(近代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特征—
中国的现代化与洋务运动
鲁迅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
最新热门    
 
后现代性与历史学的焦虑

时间:2009-7-24 13:50:36  来源:不详
nbsp;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后现代主义毕竟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力量,它的建设性如果不能抵消它的消蚀性,其前景并不见得乐观。至少从目前历史学的研究现状看,那种把对历史的丰富描述与对历史规律的探寻对立起来。抛弃历史的基本线索而追求表象的叙述,以及以话语的缭乱搅混历史史实的做法,以国别史与世界史的融合替代国家民族历史的研究等等,都是值得注意的倾向。要应对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所带来的挑战,我们似应返折到现代主义的观点,以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平衡,来消解历史学发展中的焦虑。
法国第四代年鉴派历史学家罗杰.夏蒂埃,曾把自己的后现代主义史学文集定名为《伫立在悬崖边》,其中大有深意。的确,后现代主义历史学已经站在了悬崖边上,它的下一步是御风而飞呢,还是坠人深渊?
 
    [参考文献]
    [1](美)马歇尔叫白曼.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现代性体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5.
    [3]佟立.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4](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5]Bell,Daniel.The Coming 0f Post-Industrial Society.New York:Basic Books,1973,5.
    [6]Hassan,lhab.The Postmodem Turn:Essays in Postmodem Theory and Culture.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87.88—89,88,88

上一页  [1] [2] [3] [4] [5] [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