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语丝》:现代散文文体
“五四”时期的中国史坛
现代中国史学专业学会的
科学与人文之间——关于
后现代主义与历史研究
中国史学现代性演进的“
“本体论”源流考(近代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特征—
中国的现代化与洋务运动
鲁迅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
最新热门    
 
后现代性与历史学的焦虑

时间:2009-7-24 13:50:36  来源:不详
媒体社会、消费社会、最高度发达社会、全球化社会、风险社会等。后现代社会在科学、教育、文化诸领域都经历了一系列根本性的变革,这些变革表明它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断裂或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后现代性是这种断裂或发展的产物。
    其次,后现代性指涉西方社会的现实境况。把后现代性看作当代西方社会境况或状态的指称,是从社会生活中的知识和研究的组织形式、意识与情感、价值观、文化、工作与闲暇的组织形式、安居的类型等方面的基本境况做出界说的。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推动后现代文化发展的先导,现代性在高科技时代必然成为历史,而当下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是后现代性赖以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基础。后现代性也可以统称之为一场思想文化革命,一种对近四个世纪以来的主要价值观提出质疑的革命,一种非超验化的自我参照、自我抹杀的后文化运动,它所隐含着的虚无主义的内在精神则是“晚期资本主义”的精神分裂症。这种精神分裂其实在马克思的时代已经展现出其萌芽。后现代性的社会意义主要在于批判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消极作用:传统文化的毁灭、理性价值观的崩溃、社会道德的沦丧、电子传媒的破坏性以及通俗文化、反审美对精英文化全方位的冲击。用后现代性来指称当代西方社会境况,一方面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的新转化;另一方面反映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尖锐化。
    其三,后现代性是当代西方社会思想文化氛围的学术表达。后现代性常常被用来描述当代西方社会文化氛围。在当代西方思想文化界,后现代性拓展出一系列的哲学观念: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是人或主体的非中心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念与创设这一观念的主体已经死亡;任何超越性的能指(signifier)已成为不可能性,能指与所指(Signified)难以对应,超越性与超人的哲学无法超越高科技对人的束缚;阐释的中心性被置换成支离破碎性,支离破碎性在历史学、语言学、社会学、修辞学、政治学、文学以及艺术领域成了无中心的关键词或主题词。用后现代性表征当代西方思想文化氛围,指明了几千年来人们所崇尚的“中心”已经打破,“边缘”成了西方大众文化垂青的“中心”。人们反对总体化、同一性、等级体系、本质论、基础论,肯定多性、多样性、异质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
    其四,后现代性是对西方社会危机的反思。正如哈桑所说:“后现代主义如果不是一种本源的认识,那么也可能是对20世纪西方社会的一种有意义的再认识。”后现代性所表征的资本主义社会危机,主要指权威的危机、传统价值观念的危机、合法化的危机、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危机。在此,后现代性被用来指涉西方文化的超验化和合法化的失效,它拒绝任何中心化的元话语与元叙述,认为元话语与元叙述在后现代状况中已失去了社会文化基础。后现代性被理解为当代西方社会危机、启蒙思想危机和审美危机,这在客观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
    其四,后现代性指称多种认识方式与认识方法。哲学中的后现代性是反理性主义、怀疑主义、悖论主义、多元主义、相对主义、证伪主义、不确定性、非连续性、不可通约性等认识方式的总称。在西方思想界这种认识方法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和共同的流派,甚至不同的观点还针锋相对。后现代性的认识方式在一些学者看来是对现代性认识方式的反叛,但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是现代性认识方式某些方面的延续。客观地说,后现代性的认识方式既包含了反叛的一面,又蕴含了延续的一面,但这种延续并不是简单的顺延,而是从内部对现代性认识方式的解构,解构中又包含着重构。因此,后现代性的认识方式是“反叛”与“延续”、“解构”与“重构”两者的融合。就“延续”而言,它既有现代性认识方式的某些特征,又与之不同,这种不同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是对已经建立起来的西方文明的反思和批判[3]。
人们对后现代性的不同理解可以归结为这样一个问题:“后现代性”到底是后现代性还是后现代性?前者意在说明现代性已经“终结”,而后者则在说明后现代性不过是现代性的一种自我延续而已。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后现代性所承载的是一种“终结”现代性的强烈诉求,但事实上它却没有摆脱延续现代性的历史使命,它实质上仍然是后现代主义。
 
二、“现代性是一种未完成的谋划”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思潮与流派,其内涵更为复杂。从语义学上说,“后现代”(postmodern)之“后(post)”是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