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十一世纪初的天书封禅运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20世纪20年代胡适对于国
21世纪中国史学遐思
20世纪美国对中国史学史
没有理论就没有历史科学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理论的
最新热门    
 
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回顾与展望

时间:2009-7-24 13:50:51  来源:不详
的禹迹图、华夷图、平江图、静江府城图、西夏地形图以及数量可观的明清地图,均有大量研究论文发表[154],已有多种古地图选集问世,通论性地图学史专著已出版四部(作者分别是王庸、陈正祥、金应春、卢良志)[155],有的学者还专门研究流散在海外的中文古地图[156]。

三、 历史自然地理研究



沿革地理中除水道之外基本上没有历史自然地理的内容,即使对水道的研究,与今天自然地理中有关分支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除了个别例外,到40年代末中国历史自然地理的研究还没有开始。

作为历史地理学一个分支的历史自然地理学是从50年代发展起来的,这是由于解放后中国地理发展的重点是自然地理,并一度成为压倒优势。自然地理方面大规模的综合考察和研究取得的成果为历史自然地理的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历史自然地理的研究中,实地考察等地理学方法更容易取得直接效果。一些新的研究手段如航测及卫星遥感技术、碳14测定、孢粉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电脑运用等不仅增加了野外考察的可行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文献资料的空白。经济建设对历史自然地理提出了很多迫切的课题,因为这方面的研究所受政治运动的冲击相对较少,即使在动乱年代还能做些研究。

谭其骧等主编《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157]是至70年代末中国历史自然地理研究的综合成果,侯仁之主编《环境变迁研究》[158]在学术界也颇有影响,在历史气候、河湖、海岸、土壤、植被、沙漠、动物等方面均有进展和新成果问世。

气候变迁

人类用现代科学仪器和方法观测气候并留下完整的资料,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不过几十年、百余年,具有一百多年边疆观测资料的点只有50个,其中90%集中在西欧。而在中国历史文献中可以找到的气候纪录却可以上溯到三千年前,近千年来的纪录更加丰富,因此中国历史气候研究的成果最令世界瞩目。

徐近之自1955年起整理和研究了20多个省份的历史气候资料[159],文焕然1959年出版了研究秦汉黄河中下游气候的专著[160]。竺可桢1972年发表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161]是一篇杰出的经典论文,尽管近年来已有学者指出了该文在史料的引用和理解方面存在的某些错误,但对作者确立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毫无异议。此后对历史资料的搜集更为广泛、深入,孢粉分析成果得到普遍运用,地区性的、阶段性的气候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对洪涝、干旱、雹、风、蝗虫等灾害的研究也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张家诚[162]、龚高法[163]、张丕远[164]、满志敏[165]等人的研究均取得重要进展。

尽管有了孢粉分析、考古发现(如长江历代水情记录)等作为补充或实证,历史文献仍将是历史气候变迁研究最主要的来源,所以史料鉴别考订是结论正确与否的前提。而现有成果中或多或少存在对史料的误解或曲解,甚至不加分析地大量照抄旧方志的错误记载,结果当然不会正确。另外,历史记载存在时间和空间上大量空白、缺少准确数量概念这两大难题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难以解决。

地貌和植被

大量研究证明,中国大多数地区都曾有过良好的天然植被,森林覆盖率较高,很多今天已濒于绝迹或已经灭绝的动物曾有广泛分布,平原地区的湖泊沼泽比目前多得多,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远不如现在那样严重,沙漠范围也不如现在大。几千年来的变化有气候原因,也有人类不合理的开发以及自觉不自觉破坏的因素。谭其骧先生对黄河下游河道变迁与中游农牧业更替关系[166]、侯仁之先生对西北毛乌素沙地与乌兰布和沙漠变迁[167]、史念海先生对黄土高原森林与草原[168]、陈桥驿先生对绍兴天然植被的考察与研究[169],都是有针对性的,在学术上起着开创性作用,不少学者如朱震达[170]、于希贤[171]、朱士光[172]、赵永复[173]、陈育宁[174]、景爱[175]、王尚义[176]、邓辉[177]等继踵其后,在研究的广度、深度上均有所进展。以文焕然、何业恒为主的一批学者在历史时期野生动物地理的研究方面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和专著[178],论述了几十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在地理分布上的变迁,得出了其变迁总趋势是分布区域由小变大、分布范围北界日趋南缩、有的种属甚至濒于灭绝的结论。总之,环境变迁研究是历史自然地理学的热门,今后将长盛不衰,像蓝勇关于明清皇木采办对西南地区环境的负面影响[179]、龚胜生关于两千年来瘴病分布变迁[180]这样的研究,基础扎实而立意新颖,显示了这一领域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些成果不仅有利于人们认识自然规律,而且能为当前和今后的经济建设和国土整治提供历史经验教训。

在一些具体方面,如西北沙漠是否有明显扩展,黄土高原是否曾有过茂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