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20世纪20年代胡适对于国
20世纪美国对中国史学史
没有理论就没有历史科学
20世纪中国农会制度的变
解读20世纪中国工农运动
20世纪中国近代外债史研
最新热门    
 
2000年以来夜郎研究述评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时间:2009-7-24 13:50:54  来源:不详
,其文化特质甚至一直沿续到今,但已不宜再称夜郞文化,它产生了新文化型态,以其历史的阶段性演进而言,或可以称之为“牂柯文化”,并如此下延,依次名之。既然夜郞文化的特质没有消弥,则可从后世以至于今的文化遗存中探寻夜郞文化之踪迹。在充分研究夜郞文化的基础上,找寻其旅游价值,进而进行旅游文化的研究。夜郞文化的研究,其研究方法也相对较为丰富,可以使用民族学、人类学、语言学等方法。
第三,加强专题研究。一是汉文化进入夜郎的通道及汉文化与夜郎文化的交接,以前的研究表明,进入夜郞的通道一般认为有从今四川沿“五尺道”、岭南沿珠江水系以及滇黔通道进入,但最近在湘西里耶出土的秦简显示,有从里耶到江陵(今湖北荆州)、临沅(今湖南常德)的文书传递通道存在,这样,极有可能存在着一条由湘西通往夜郞的道路,这一推断需要学者进一步研究。二是夜郎时期西南地区开发,夜郎与今四川、云南及岭南地区的文化交流。这主要依赖夜郞考古的进展,如果夜郞考古能出土足够量的青铜器或其他陪葬物,则可推知当时夜郞国的生产状况,以及与周边文化的交流状况。上述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夜郎问题是秦汉时期民族和边疆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搜集史料,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深入研究夜郎问题,应该是秦汉史、边疆史及民族史研究者可以考虑的研究课题。
 




[1] 林建曾:《“夜郎学”的研究路径以及古夜郎与黔西北的关系》,《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9期。
[2] 《夜郎研究三题》,《贵州民族研究(季刊)》2000年第1期;《从可乐考古探索古夜郎及基族属》,《贵州民族研究》2003第3期。
[3] 《夜郎与夜郎文化辨析》,《黔西南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第2期。
[4] 《庄王王滇、王夜郎考辨》,《中华文化论坛》2000年第4期。
[5] 《千古悬念:夜郎故地探谜》,《当代贵州》2000年第12期。
[6] 《夜郎王“多同”后裔族属考》,《贵州文史天地》2001年第3期。
[7] 《夜郎研究三题》,《贵州民族研究(季刊)》2000年第1期,《贵州民族研究》2003第3期,《从可乐考古探索古夜郎及基族属》。
[8] 《夜郎研究三题》,《贵州民族研究(季刊)》2000年第1期,《贵州民族研究》2003第3期,《从可乐考古探索古夜郎及基族属》。
[9] 《湖南沅陵非夜郎国“沉睡”地考辨》,《益阳师专学报》2002年第1期。
[10] 《新晃乃夜郎古县考》,《民族论坛》2003年第3期。
[11] 《夜郎研究述评及新主张——夜郎中心黔南说》,《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12]《夜郎社会性质小议》,《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13]《汉民族进入夜郎新探》,《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14]《牂牁江考》,《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3年第4期。
[15]《论秦汉时期西南地区与岭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交往》,《文史杂志》2004年第2期。
[16] 《夜郎与夜郎文化辨析》,《黔西南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第2期。
[17] 《夜郎文化的内涵与外延》,《贵州文史》2002年第3期。
[18] 《贵州古代青铜冶铸工艺技术研究》,《中国科技史料》2002年第4期。
[19] 《贵州岩画与夜郎文化关系试探》,《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20] 《不同视野下的夜郎:兼论赫章与夜郎的关系》,《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第3期。 
[21] 《正确使用文献资料,把夜郎研究逐步引向深入》,《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第1期。
[22] 《夜郎考古综论》,《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第1期。
[23] 《文献与考古结合是探讨夜郎问题的根本途径》,《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第1期.
[24] 《就<夜郎史传>谈夜郎》,《贵州民族学学报》2000年第4期。
[25] 《夜郎研究的途径之一——势在必行的贵州古人类遗骸DNA研究》,《贵州文史丛刊》 2003年第1期。
[26] 《“夜郎学”的研究路径以及古夜郎与黔西北的关系》,《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9期。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