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赵俪生先生的治学历程与学术成就

时间:2009-7-24 13:50:59  来源:不详
历史人物,从而得出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来。高昭一先生说:“他提倡还是应当多从中国的文化传统以及继承与扬弃的关系中去提高认识能力,他对原始思维、迷信与科学、宗教哲学与美学、从孟子到王阳明对主观能动性的弘扬等一系列命题,提出自己多年来形成的独到的见解。”[4](P251)

    关于中、西文化,赵先生认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它们之间具有互补性。他说:“总起来看,他们是一种偏,我们是一种偏,二者应该互补,也只能互补,在悠长历史段落中互补。说‘互补’,就是说不能互相代替,不能把儒学硬搬到西方去,也不能要中国‘全盘西化’。文化的融合需要更悠长的时间,跟军事征服完全不相同,它需要一个‘雾露晕染’的过程。”[1]五(P53)

    关于中国文化思想的源头,赵先生认为,把《诗》、《书》、《易》串联,就可以找到,而这三者又是不平衡的。《尚书》只是条令;《诗》中有生动而丰富的民俗;《易》虽还不是哲学本身,但已经是哲学的胞胎了。而任何一种文化都要以哲学为其轴心,所以《易》最重要。因为,“儒家精研人道,精研人的内在的自我完善,但在宇宙问题和辩证思维方面,相对不足;道家提倡天人之道,频繁地阐发对立的观念,但在人际关系和现实社会方面,采消极态度,办法不足。这两者通过什么来体现融合呢?是《周易》”。[1]五(P57)他说:“向‘内’和向‘外’综合,是一种互补;儒家和道家的综合、天人之间的综合,又是一种互补。补来补去,中华文化不就日益壮大了吗?”[1]五(P57)

    对顾炎武的研究倾注了赵先生一生的心血。从著作到生平,从思想到活动,从诗歌到爱好,无不涉猎,如痴如迷。赵先生先后发表研究顾炎武文章及论著近20种,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他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顾炎武研究权威。

    赵先生把顾炎武放在明末清初大的历史背景下,不仅研究顾炎武本人。而且研究与他有关系的人,甚至同一时代的人或有影响的人,并且进行比较。如《王山史年谱》、《清初遗民奔走活动事迹考略》、《清初关中学者故里访问小记》等,不仅让人们清楚地认识了顾炎武、王山史等历史人物,而且对明末清初北方的学术史有了更进一层的认识。他把历史上那一群群学者志士交游往来的踪迹,“怎样栖栖南北、联络声气,怎样建立活动根据地,怎样被几个有正义的大吏所掩护,把一幕幕学术和政治混而为一的民族运动,很生动地传写出来”。[1]三(P71)赵先生一生都致力于研究顾炎武,并以之为楷模,他推崇顾炎武的诗句“苍龙曰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他自己也像苍龙、老树那样在史学园地里耕耘了一片又一片。他崇拜顾炎武到了如此的地步,以致给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也起名为“绛”(顾原名绛,后更名为炎武),既赋以其节操学问以自励,也作为他开始从事史学研究工作的纪念。

赵先生不是穷一经治一史的专家,而是涉猎广泛的学者。自1957年定居陇右以来,他对西北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同时也对西北之学产生了兴趣,研究内容涉及到五凉史、西辽史、蒙古在西域诸汗王史、帖木儿汗国史等。与此同时,他对家乡山东的事情尤其是学术活动多有关注。他除与夫人高昭一先生合作出版了《历史上山东农民起义》一书外,还先后研究过齐鲁名士管仲、辛弃疾、王渔洋、孔尚任等。在蒲松龄的研究方面,更是别具一格。他以人性异化的观点,剖析蒲松龄笔下被社会所扭曲了的妇女的反常心态,既新颖又透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