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近百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
最新热门    
 
中国近现代乡村史研究及展望

时间:2009-7-24 13:50:59  来源:不详
6期),徐浩《清代华北农村封建剥削和农户工副业生产状况分析》(《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5期),吴存浩:《中国农业危机表现及特点试论》(《中国农史》1994年第13卷3期),傅建成:《二十世纪上半期华北农村家庭生活费用分配结构分析》(《中国农史》1994年13卷第3期。),刘克祥:《甲午战争后的农村换工劳动及其向雇佣劳动的转变》(《中国农史》1992年第1期),万灵:《晚清至抗战前常武地区的农村经济》(《中国农史》1991年第2期),章有义:《海关报告中的近代中国农业生产力状况》(《中国农史》1991年第2期),郑庆平:《论中国近代的地租剥削及其发展变化特征》(《中国农史》1991年第2期),史建云:《近代华北平原地租形态研究——近代华北平原租佃关系探索之一》(《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3期),曾业英:《日伪统治下的华北农村经济》(《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3期),钞晓鸿:《本世纪前期陕西农业雇佣、租佃关系比较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3期)等。
    研究者的选题尽管各有不同,但以“社会史”的角度来探讨乡村问题却成为人们研究取向的努力追求。一些研究成果中的理论视角和方法,也给人以某种有益的启示。单强《近代江南乡镇市场结构研究》(《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6期)是近代乡村区域史研究中很特色的论文。论文利用了社会学的结构—功能理论和社会史的方法,对近代江南乡村的市场进行的总体考察。在具体数量统计基础上,作者概括出近代江南乡镇市场与华北乡镇市场比较的密度、市场的分类及空间结构类型等;同时对乡镇市场的经营类型及其社会、经济功能等也作了较详尽的探讨。论文认为近代江南市场体系从层次结构上可以分成农村集市、乡镇市场和城市市场三种体系。其中农村集市是整个市场体系的最基本的层次;乡镇市场上连城市,下通集市,成为城乡商品交流的桥梁,处于中级市场的地位。城市是现代工商业中心和金融信息中心,拥有十分完备的全方位市场功能。近代江南乡镇市场不仅面广量大,其专业化趋向也日益明显,而庙会与茶馆交易以及市场经纪人的活跃,为人们透视江南乡镇市场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乡村史是具有区域性特征的研究领域,因而近代乡村史研究的启动,一开始就是以区域研究的特征出现的。从翰香《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清末民初华北平原冀鲁豫三省的农村》(叶显恩主编:《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上,中华书局1992年,第76页)一文,以“各个地区的经济长期处于高与低、快与慢,发达与不发达等等不同水平之上,而每个区域又无不按照自己的特点在中国历史的总体进程中发挥各自独特的作用”为前提,强调“分区逐个考察,当是描绘中国这个大一统社会总体的必备的基础研究”。据此,从文首先详尽地考察了华北三省区农作物的共同特点、作物结构及其近代变化状况;其次对于三省区经济作物的专门化倾向、商品化程度、产地市场作了分析;最后深入地剖析了促进三省区乡村农产品商品化的内外因素,并就其对于全区域的重大影响作了说明。
对于华北乡村区域的研究思路及其主要成果,集中在从翰香主编的《近代冀鲁豫乡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一书中。这是迄今为此,有关近代乡村史研究中具有相当学术深度的专著。该书对近代乡村市镇的形成、发展及市镇的社会、经济功能等作了比较精详的研究,认为从19世纪末到1930年,三省乡村已有工商市镇2248个,它的勃兴标志着乡村经济的兴盛和商业化的长足发展。促进近代三省乡村市镇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近代交通特别是铁路的兴建,二是农业经济的发展,即农业生产和农村手工业的增长。而且,通过对三省谷物生产总量与亩产量的研究和对三省手工业经济研究,基本展示了三省乡村早期工业化的状况。可以说,三省乡村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农村工业的发展为市镇的勃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大量工商市镇的存在又反过来促进了农村人口的市场化生产活动。
    钟文典的《近代广西圩镇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是专门探讨乡村与城市连结点——圩镇的著作。除了从圩镇的发展变化、分布、层次功能等方面对影响广西城乡社会的圩镇进行综合考察外,该书还从横向方面对圩镇与农业、手工业、矿业、交通、广东商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是近年来研究近代乡村史与城市史的角度较新颖、内容较厚实的一部著作。       
    近代乡村社会中的高利贷与封建租佃关系是民谣所说的“穷人身上两把刀”。以往的研究在封建租佃关系方面较为充分,而对高利贷(尤其对华北地区的高利贷)的探讨则十分欠缺。王天奖的《近代河南农村的高利贷》(《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2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