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20世纪20年代胡适对于国
20世纪美国对中国史学史
没有理论就没有历史科学
20世纪中国农会制度的变
解读20世纪中国工农运动
20世纪中国近代外债史研
最新热门    
 
2004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

时间:2009-7-24 13:51:05  来源:不详
、理论的运用等几个方面,对气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批评。满志敏《关于历史气候研究的问题答赵治乐先生》(《论丛》第3辑)针对赵文的批评,主要从材料的选择、史料的解读两个方面作了回答。杨煜达、郑景云《清代(1711—1911)云南雨季早晚与夏季风演变研究——资料与方法》(《历史地理》第20辑)利用现代云南雨季开始期的研究成果,系统分析包含丰富天气信息的故宫清代档案,以及方志等其他文献的记载,希望总结出一套科学可行的复原方法,以利于进一步的复原与研究。

自然灾害研究。李辉《试论两汉时期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社会科学战线》第4期)认为两汉是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频发时期,灾害以水灾、旱灾、地震为主,以今河南、陕西、山东、甘肃、安徽、山西、河北为高发区,具有多发性、群发性、间隔性、不规则周期性等显著特点。施和金《江苏历史气候变迁及其与农业灾害关系研究》(《历史地理》第20辑)通过方志资料对清朝建立(1644年)以来江苏省气候变迁进行观察与分析,探讨了其水旱等灾害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并研究其与农业灾害形成的内在联系,以期为农业的防灾减灾提供预防决策依据。

河流湖港研究。漆子扬《<禹贡>古桓水水系考释》(《论丛》第2辑)以亲身勘访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结合文献资料,基本厘清了历代关于桓水、白水、羌水、西汉水等水道文字的种种纠葛和有关舛误。王双怀《五千年来中国西部水环境的变迁》(《陕西师大学报》第5期)认为,五千年来中国西部水环境呈现出逐渐恶化的趋势。气候振荡、滥垦滥伐和不合理的开发是导致西部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鲁西奇《汉水中游古代堤防考》(《历史地理》第20辑)考述了历史时期汉水中游堤防的修筑过程及其具体位置,并对堤防修筑与河道变迁的关系加以论述。认为自汉代开始,汉水中游的个别河段即开始修筑堤防,至明清时期,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堤防体系。尹钧科《永定河下游的地面淤积》(《历史地理》第20辑)对永定河下游的地面淤积状况进行了考论,并通过实地考察,结合文献考古资料,列举实例,对明清以来永定河下游的淤积速度进行了测算。王尚义、任世芳《唐至北宋黄河下游水患加剧的人文背景分析》(《地理研究》第3期)分析了唐、五代至北宋510年的黄河下游水患发展过程,认为唐初水患较轻,但以后逐步加剧,至晚唐已相当严重,五代、北宋则几乎年年决溢,且灾情较前代严重。而党项等游牧民族在鄂尔多斯及黄土高原北部的传统放牧活动,是土壤沙漠化和下游水患加剧的根本原因。邹逸麟《明代治理黄河思想的变迁及其背景——读明代三部治河书的体会》(《陕西师大学报》第5期)认为明代是黄河多患时期,如以16世纪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河患多在河南境内,后期河患多发生在山东、江苏境内,故前后期治河思想和措施也有所不同。这种不同是由明代治河的保运、护陵目的所决定的。从明代刘天和《问水集》、万恭《治水筌蹄》、潘季驯《河防一览》三部治河书中可以看出治理黄运思想在治水防洪、治河通运——河运合一、以河治河——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方面的变化,是我国治黄史上治河思想的转折时期。张建民、鲁西奇《长江中游地区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光明日报》9月21日)分三个历史阶段对长江中游地区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进行了考察,认为人口变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演进、河湖与植被变化、自然灾害加剧是本区人地关系及其演变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并总结了这些要素演变的历史教训。张莉、李有利《近300年来新疆玛纳斯湖变迁研究》(《论丛》第4辑)一文运用历史地理逆向推演法,由今及古逐步确定不同时代玛纳斯湖的位置及其入湖水系的变迁过程,并且对不同历史时期区域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对玛纳斯湖流域水文变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张祖陆等《山东小清河流域湖泊的环境变迁》(《古地理学报》第2期)对小清河流域湖泊消失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气候变干的大背景下,湖泊消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黄河泛滥所造成的小清河流域的泥沙淤积。二是疏浚河道、围湖造田、过度利用水资源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王列辉《近代宁波港腹地变迁的机制探析》(《历史地理》第20辑)认为近代随着上海港的迅速崛起和温州、杭州的开埠,宁波港的腹地日渐缩小。影响宁波港口腹地变迁的机制可以归纳为港口的区位条件、相邻港口的竞争、港口的挂靠率、商业习惯、金融制度、税收制度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