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20世纪20年代胡适对于国
20世纪美国对中国史学史
没有理论就没有历史科学
20世纪中国农会制度的变
解读20世纪中国工农运动
20世纪中国近代外债史研
最新热门    
 
2004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

时间:2009-7-24 13:51:05  来源:不详
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杨伟兵《元明清时期云南高原的农业垦殖及其土地利用问题》(《历史地理》第20辑)考察了元明清三代对云贵高原历史发展和环境变迁有着重要影响的农业垦殖、土地利用等活动,探讨了包括人类活动和自然地理环境变化在内的能量交换系统演进情况。韩茂莉《辽金时期西辽河流域农业开发与人口容量》(《地理研究》第5期)指出,虽然辽中期以西拉木伦河流域为核心的上京地区与以老哈河流域为核心的辽中京地区人口已数额相近,但辽上京地区人口已接近或达到这一地区人口容量的临界值,环境已不能满足全部人口的生存需求,最终以人口迁出形式求得人口与资源的暂时平衡。而辽中京地区,由于资源环境较优,整体上人口与资源禀赋保持平衡,仅局部地区存在资源不能持续满足人们生存需求的现象,在此背景下,人们以二次移民形式完成新一阶段生存环境的选择。田龄《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蚕桑业发展及其原因》(《武汉大学学报》第3期)认为明清时期在全国蚕桑业普遍衰落的情况下,太湖地区的蚕桑业生产却得到长足发展,成为当地农民的重要生产活动和经济来源。其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18世纪前蚕桑业仅局限于太湖以南和苏州府的部分地区,18世纪后扩大到太湖以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巨大的经济利益,国际国内不断增长的需求及便利的地理位置是明清时期太湖地区蚕桑业生产蓬勃发展的原因。杨伟兵《清代黔东南地区农林经济开发及其生态——生产结构分析》(《论丛》第1辑)以清代黔东南地区农林产业在经济开发下的土地利用与植被变化为论述对象,对影响农林用地变化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结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李智君《历史时期宁夏平原灌溉渠务经营的人地关系调适》(《历史地理》第20辑)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爬梳,考察了宁夏平原古代渠务经营的人地关系调适措施,探讨了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环境下人地关系的历史特点。

    人口地理研究。安介生《历史时期中国人口迁移若干规律的探讨》(《地理研究》第5期)一文作者借鉴西方学者有关人口迁移理论研究的成功经验,根据大量已有的移民实证研究成果,提出了历史时期发生于中国境内移民运动五个方面的规律(法则),即政治主导法则、人口密度及人口承载力决定移民法则、灾荒与移民法则、民族迁移法则、移民与文化区特征法则。温海清《元代庆元路口数考实——以盐课与人口之关系为中心》(《中国史研究》第3辑)通过对元代《延祐四明志》所载盐课额数的分析,结合元代在江浙实行“计口食盐”的政策,以盐课与人口的关系为切入点,推测出元代某一时点上庆元路的口数。

    军事地理研究。张修桂《赤壁古战场地理研究》(《复旦学报》第3期)认为,“赤壁之战”的整个过程,包括赤壁遭遇战、乌林追逐战和华容北窜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战场纵深三百余里。展开遭遇战的赤壁,即今武汉市武昌西南的赤矶山。沿江追逐战至乌林结束,其对岸的赤壁市赤壁山虽非初战赤壁,但也是整个赤壁古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曹操逃窜的华容道,横贯于今江汉平原的中部。黄州赤鼻山与“赤壁之战”的赤壁当无关系。黄利平《中晚唐京西北八镇考》(《论丛》第2辑)对安史之乱后,西京长安西北所设立的抵御吐蕃、回纥、党项的八道藩镇的建镇过程、军事实力等作了考述。黄寿成《唐代河北地区神策行营城镇考》(《论丛》第2辑)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唐中央在穆宗长庆元年利用成德镇内部出现分裂的时机,在河北地区的乐寿、博野二县设立神策行营的问题。认为乐寿、博野两县地处数镇接壤之处,因此控制了这两个县既可将中央的势力安插进河北地区,又可成为防止河北各镇勾结的障碍,并将此二县作为对付王廷凑叛军的前哨据点。程龙《论北宋西北堡寨的军事功能》(《中国史研究》第1期)一文通过对堡寨守军性质前后变化的论述,指出宋方堡寨的军事功能是与西夏争夺边疆地区的人口和土地资源,以满足宋军的后勤补给需要。杨军《试说北宋时期的雄州城》(《论丛》第3辑)一文分析了位于宋辽边界要冲作为北宋北边门户的雄州城出现的历史地理条件,论述了其在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所处的特殊地位及发挥的重要作用。辛德勇《述明代戍卫长城之南兵》(《中国史研究》第4期)主要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对明代隆庆初年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后,陆续调集一些浙江士兵北上戍卫蓟镇长城这种“南兵北戍”的现象,进行了地理因素的分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