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内外”之际与“秩序”
从台谏制度的运作看宋代
内外”之际与“秩序”格
宋代社会结构
宋代史学的两个发展趋势
宋代皇权与相权关系研究
关于宋代的历史定位及总
宋代粉壁考述——以官府
走向活的制度史——以宋
宋代粉壁考述——以官府
最新热门    
 
宋代伎术官研究(续)

时间:2009-7-24 13:51:16  来源:不详

本天历

德祐年间

 

上述历法使用时间最长者,不过40年。不少历法刚颁行不久,就发现差错,不得不再改。对于这个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宋人朱熹、章如愚、王应麟都曾经谈到。朱熹说:
今之造历者元[无]定法,只是赶趋天之行度以求合。或过则损,不及则益,所以多差。[124]
王应麟更是直截了当地指责道:
今之学历者,但知历法,不知历理。[125]
的确,宋代天文官不懂得天体运行的规律,只知制定历法的具体办法;而且从未进行实测,只将旧历增损。这种历法岂有不差之理!
宋代的历法虽多,其科学价值却很小。近人钱宝琮即指出:宋代“平均17年就要改革历法一次,但在天文学上没有多大发展。”[126]李约瑟也认为,这些历法“在自然科学上的意义远不如在考古学和历史学上的意义来得大。”[127]

二、医官
宋代医学分科日密,新的突破层出不穷。但是,医官院医官对医学的这种飞速发展没有作出应有的贡献。以医学著述为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着录宋人医药著作约74部之多,可以确考为医官所著者仅有7部。马端临《文献通考》卷222、223《经籍考·医家》著录宋人医药著作达93部,可确考为医官所著者也只有7部。院内医官的著述,反而不如民间医生多。
应该承认,宋代宫廷医官的选拔是非常严格的,尤其是元丰以后还要事先通过考试才能成为御医;而且人数众多,政和年间“总计方脉诸科几一千人”。[128]可以说,统治者为皇室贵族的医药需求在民间搜罗名医不遗余力。可是,医官对医学的贡献与他们庞大的队伍与众多的名医何以竟如此不相称?宋代甚至有人认为:
国医未必皆高手。[129]
曾布更是气愤地说:
国医者不知学术,但世传所习。[130]
这些评论似乎与宫廷医生选取标准矛盾。其实,上述问题,均可以从下面两点得到解答。
一是实践范围小,医官院的性质是皇家医院,其服务对象主要是皇室。皇祐三年(1051)正月,宋仁宗“诏翰林医官院日轮近上医官一员,总轮诸科医官以备应奉”。 [131]同年十一月又“诏翰林医官院自今选年四十以上无过犯者以三十二人为额,仍分三番入宿院中。”[132]在确保宫廷医疗需求的条件下,医官院的医官才临时接受皇帝差派为大臣及军民诊治疾病。实践范围如此狭小,势必妨碍和影响医官医疗经验的积累和医疗技术的提高。
二是思想负担重。医官的服务对象既然主要是皇家,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动辄遭到严惩。他们简直是提着脑袋为别人治病。如嘉祐八年(1063)二月,医官宋安道等为宋仁宗治病,“久无效”而被降官。接替宋安道等出任御医的是孙兆、单骧,起初用药“皆有验”。 [133]可是,宋仁宗在三月三十日夜里病情突然加重,“召医官诊视”,孙兆、单骧等“投药、灼艾,已无及”。[134]宋仁宗死后,宋英宗追究医官医疗责任。两府大臣为医官开脱:宋仁宗“不幸至此,乃天命也,非医官所能及。”反而遭到宋英宗训斥。结果,孙兆编管池州(治今安徽贵池),单骧编管峡州(治今湖北宜昌),“同时责降者十二人”。[135]
在宋代,宋高宗吴皇后有“却药辍进,务全护医”的美名。她在庆元三年(1197)得病后,居然“侍医进药,辄却之”。左右问其缘故,她喟然长叹:“吾寿八袠,而以医累人邪?”[136]在宋朝的统治者中,像宋高宗吴皇后这样宁肯死也不吃药的人恐怕找不出第二位。不仅如此,这件事本身就表明“以医累人”的事例太多,宫廷医官的悲剧命运必不可免。既然如此,医官难免“临病互相推托,不肯及时下药。”[137]医官如此畏首畏尾,水平自然难以提高。宋代“国医未必皆高手”,实属事出有因。
平心而论,宋代医官尽管对医学没有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