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近臣与外官:试析北宋初
清代史馆的人员设置与管
清代刑案中记录的蒙汗药
清代前期的官商
试论清代色情业的发展与
试析quot;中国quot;概念
清代妖术恐慌及政府的对
试析19世纪上半期围绕“
清代的“家人”
清代八旗驻防将军兼统绿
最新热门    
 
试析清代晋帮茶商经营方式、利润和绩效

时间:2009-7-24 13:51:31  来源:不详
农建立的收购契约形式;第二种是通过茶行进行收购的契约形式;到清咸丰年间,晋商在湖北蒲圻一带买山种茶,从控制流通领域到控制原材料的生产、供应,实现了第三种契约形式。现对三种契约形式中的交易费用分别加以分析: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有三个维度影响交易种类和交易费用的大小,即交易发生的频率、不确定性和资产专用性。一般而言,多次发生的交易较之一次交易产生的交易费用较高,更需要经济组织来保障。在第一种契约形式中,茶商收购茶叶须挨家挨户上门收购,由于茶农居住分散,茶叶产量与茶质参差不齐,交易中的不确定性及多次交易势必导致交易费用相对较高,采购效率较低。在第二种契约形式中,茶行作为茶商与茶农之间的中介,代客收购,并负责茶叶的介绍、评价、过秤,茶行向茶商收取佣金。茶行这一组织的出现降低了前一种契约形式中茶商须与茶农谈判及质量鉴定等带来的交易费用,提高了采购效率。然而在实际收购中,茶行常以高称收进、多取茶样、付款折扣等方式盘剥茶农,不少茶农则将茶梗、茶末搀人毛茶中,或劣茶掺人好茶,蒙骗茶行,这样在茶农与茶行之间便形成了一种互动的内损机制,最终导致茶商采购成本增高,交易成本仍处于较高的水平。有鉴于此,晋商采用了第三种契约形式,不仅买山植茶,且传授当地人种茶技艺,保证原料的供应和质量,既稳固货源又内化交易费用,并在提高采购效率的同时,使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可以说这是晋帮茶商在经营中的创新。

 

由于茶叶生产是以茶农为基本单位,从茶树种植、管理到茶叶采摘、粗制均由茶农承担。其生产过程便显示出以下特征:其一是种植面积狭小,茶地分散,种茶多在荒山参差之地,如湖南平江,在红茶盛行之时也仅是在“泉流地上,凡山谷闲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①;其二是粗放经营。因“产茶之家,半属贫民,每岁锄茶树需工,摘茶需工,踹茶需工,拣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李元度等:同治朝《平江县志》第20卷,第3页。

 

需工,……每每入不敷出”①,为了节省开支,茶农疏于对茶树的管护和投入,以上特征共同决定了茶叶产量较低且茶质较差。在华茶风靡亚欧大陆,颇受消费者青睐之时,晋商经营华茶的这些弱点还未显现,但到17世纪七八十年代后,由于外茶质优价廉,晋商采办之茶在质量、成本等方面均处于劣势,因而在此环节晋商已埋危机。诚如汪敬虞先生指出:“近代中国既没有独立的资本主义大茶园,也没有独立的资本主义大茶厂。茶叶加工制造的承担者,一头是以经营农业为主的小农户,一头是以经营商业为主的茶庄、茶栈。”②

 

加工环节  此环节也是茶叶的生产环节。诺思认为,将生产要素组织起来生产物品或劳务,要受到制度和技术两方面的制约,在现实世界中,制度与技术都对生产发生作用,故交易费用在生产费用中也扮演重要角色。由于技术是决定企业产出的基本因素之一,并代表着一定生产要素组合,因而以此考察可见:晋商茶叶加工工场属劳动密集型,其投入的劳动较多,资本较少,技术水平较低;相对而言,俄商的机器工厂则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投入资本较多,劳动较少,技术水平较高。根据生产函数Q=Minimum(L/U,K/V),其中Q表示产量,L和K分别表示劳

 <<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