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1962:中国对外政策“左
中国的国际化:民国时代
日本历代对外关系
都官文书中的“臧钱”与
明初内阁的位置变迁
明初空印案及其发生的时
域外市场与对外贸易的拓
宋代福建沿海对外贸易的
略论明代对外贸易与银本
宋代对外政策软弱求和的
最新热门    
 
明初对外友好关系与郑和下西洋

时间:2009-7-24 13:51:40  来源:不详
新朝“方与远迩相安无事,以共享太平之福。”⑾次年(1369年),又派遣使臣赴高丽、日本、安南、占城、爪哇等国,宣告遣使的目的:“朕仿前代帝王治理天下,惟欲中外人民各安其所。又虑诸番僻在远方,未悉朕意,故遣使者往谕,咸使周知。”⑿洪武三年(1370年),又派吕宗俊等赴暹罗,派赵述赴三佛齐,派张敬之往渤泥,派郭征到真腊等国。朝鲜是同中国关系最密切的友好之邦。早在洪武二年(1369年),明廷就赠送该国《六经》、《四书》、《汉书》、《通鉴》等经史图籍,这是文化上的交流。并告其国王要行政令,筑城郭,修武备,重农耕。洪武五年(1372年),高丽要求派遣留学生人明朝太学读书,太祖说:“入学固美事,但涉海远,不欲者勿强。”⒀既表明欢迎的态度,也指出外国人士学习汉族文化,要出于自愿,不能勉强。

    洪武初,明太祖在给暹罗国王的诏书中,对该国多次派使者来华,深为赞赏,称赞国王哆罗禄的内外政策,“内修齐家之道,外造睦邻之方”,必定能使国家“永为多福”⒁。这些史实,都足以说明洪武政权是诚心奉行睦邻友好的对外政策的。

    当时明朝不仅要与邻国友好相处,对邻国之间的矛盾和武装冲突,也希望能以和平方式得到解决。例如中越两国人民,在历史上有悠久的传统友谊。洪武二年(1369年),太祖遣官携带《大统历》及文绮、纱罗等赠送占城。次年,又遣使往祀其山川,表示对邻国的尊重。同时安南也跟明朝互通使节,并约定三年一聘,“且定使者毋过三四人,贡物毋厚。”⒂明朝政府但愿与邻国保持友好关系。在礼节上应当从简。洪武四年(1371年),安南与占城构兵,占城王要求明朝援助武器,明廷答复说:占城与安南都是明朝的友好邻邦,希望双方和平相处,即日罢兵,“讲信修睦,各保疆”⒃。明朝不肯援助武器的主要理由是:正当“两国互构,而赐占城,是助尔相攻,甚非安抚之义”⒄。出发点是希望双方早日停止战斗。一直到洪武十二年(1379年)占城国使者来华时,明太祖还一再致意,希望占城能真正同安南修好。明太祖给占城和安南双方的书信中,表明明朝的和平友好态度。他说:“占城上言,安南出兵,连年侵境。朕未知实否。今为尔两国言之:和睦邻境,乃保国善道。各守其封疆,各安其人民。……若各不安分,构怨交兵,纵其君长身虽无损,害及生民,又何利乎?”⒅

    又如琉球群岛上的琉球国,三王(山北王、山南王、中山王)互相攻伐。明太祖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致书三王,劝其罢兵息争。书中说:“迩使者自海中归云,琉球三王互争,于农业少废,人命颇伤。朕闻之不胜怜悯。今因使往复琉球,特谕王体上帝好生,息征战而育下民,可乎?⒆语气是和平的、说理的,坦率地表明作为友好邻国的诚心劝告。

    又如邻邦日本,一衣带水,两国的友好关系,历史悠久。洪武初,沿海频频发生倭警。洪武二年(1369年),明朝派行人杨载至其国,“诘以人寇之故”。日本国王怀良“不奉命,复寇山东,转掠温、台、明州旁海民,遂寇福建沿海郡。”⒇后来又发生“胡惟庸谋逆,欲借日本以助力[21]。对此,明朝除加强沿海防务外,日本仍然是“不征之国”。苏门答腊的三佛齐国(旧港),洪武年间因“胡惟庸谋乱,三佛齐逐生异心,川…肆行巧诈。”明太祖说:对付这样一个“蕞尔之国”,明朝只要派一名偏将,率十万之旅,加以讨伐,真是“易如反掌”。这是它“自取灭亡”。但明朝政府并没有这样做,一再申明,明朝君主是“以仁义待诸番”[22],三佛齐仍然是明朝的“不征之国”。

    洪武时期的外交政策,有利于国与国之间的互相了解和信任。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谕祭暹罗国王敕》中有云:“朕自即位以来,命使出疆,周于四维,历邦国,足履其境者三十有六,……大国十有八。”[23]这是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