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1962:中国对外政策“左
中国的国际化:民国时代
日本历代对外关系
都官文书中的“臧钱”与
明初内阁的位置变迁
明初空印案及其发生的时
域外市场与对外贸易的拓
宋代福建沿海对外贸易的
略论明代对外贸易与银本
宋代对外政策软弱求和的
最新热门    
 
明初对外友好关系与郑和下西洋

时间:2009-7-24 13:51:40  来源:不详
1370年)朱元璋派遣沈秩出使渤泥国时,就对渤泥国王马哈沙谟明白表示:明朝“皇帝富有四海,岂有所求于王?但欲王之称番,一视无外耳”。⑵明朝政府的愿望,是要同邻国建立友好关系,并无物质上的要求。

    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重申对外不施用武力的政策,反对穷兵黩武。明太祖说:“古人云,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朕每临行阵,观两军交战,出没于锋镝之下,呼吸之间,创残死亡,心甚不忍。尝思为君恤民,所重者兵与刑耳。滥刑者陷人于无辜,黩兵者驱人于死地,有国者所当深戒也。”⑶明朝对周围国家,主张不以武力相威胁。《实录》记载,同年(1371年)朱元璋对大臣们说:“海外蛮夷之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古人有言,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易乱之源。如隋炀帝妄兴师旅,征讨琉球,杀害夷人,焚其宫室,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虚名,自弊中土,为后世讥。朕以诸蛮夷小国,阻山越海,辟在一隅。彼不以中国患者,朕决不伐之。”明太祖在给安南国王的诏书中,郑重表示不动干戈的和平友好愿望。他说:“中国有道之君必不伐,尚强无知者必征。今朕统天下,惟愿民安而已,无强凌弱、众暴寡之为。安南新王自当高枕,无虑加兵也。”⑷虽然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明太祖当时不可能摆脱封建君主“天朝上国”的传统意识,以“宗主国”自居,但这仅仅是政治上一种象征性的“宗藩”观念,各国的内政是自主的。明朝主张不施用武力,推行和平友好的对外政策,这是符合本国和各国人民的利益的。

    过去有的文章中,把郑和下西洋看作是“以武力作后盾”、“扬威海外⑸,似乎明朝是凭借强大的武力派遣郑和从事海外活动的,这是没有根据的。在军事上,朱元璋主张有备无患,不炫耀武力。“太祖尝因论兵政谓诸将曰:国家用兵,犹医之用药。药以治疾,不以无疾而服药。国家未宁,用兵以勘定祸乱;及四方承平,只宜归甲兵,练士卒,使常有备。盖兵能弭乱,亦能召乱。正犹医家妄以瞑眩之药,强进无病之人,不残体殒命,亦伤元气。故为国者,但当常讲武事,不可穷兵黩武。”⑹这就是为什么他把朝鲜、日本、琉球、真腊、安南、占城、暹罗、三齐、爪哇、百花、彭亨、苏门答剌、渤泥……等东南亚十五个国家,列为“不征之国”的原因。朱元璋曾郑重告诫其子孙:“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以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杀伤人命,切记不可。”⑺对待海外各国,明太祖要求世世代代不要轻动干戈。

    明成祖是真诚推行洪武时期制订的对外友好政策的。他对侍臣们说过:“汉武帝穷兵黩武,以事夷狄。汉家全盛之力,遂至凋耗。朕今休息天下,惟望时和岁丰,百姓安宁。至于外夷,但思有以备之,必不肯自我扰之,以疲生民。”⑻父子两人的军事思想和对外政策,一脉相承。郑和使团的七下西洋,正是为了“休息天下”,以达到“时和年丰,百姓安宁”这个根本目的。明成祖懂得,要使国家真正处于太平盛世是极不容易的,“必雨畅时若,年谷丰登,兵革不兴,军民安乐,朝无奸邪,然后可以为太平无事。”⑼他对那些推波助澜,妄图挑起军事冲突的人,是十分厌恶的。例如永乐初,山东有人献阵图,成祖很不以为然地指出:“自古帝王用兵,皆出于不得已。……今天下无事,惟当休养斯民,修礼乐,兴教化,岂当复言用兵?此辈狂妄,必谓朕有好武之意,故上此图,以冀进用。好武岂盛德事?其斥去之。”⑽可见,朱棣在用兵方面,没有背离“休养斯民”的治国基本方针。

  从洪武政权建立时起,对周边大小国家就逐步建立起睦邻友好关系。洪武元年,朱元璋在给安南的诏书中,就表明洪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