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明清易代的偶然性与必然
明清江南消费性质与消费
边墙兴废与明清苗疆社会
明清时期的北京教堂与中
明清北京的马神崇拜及其
明清时期汉口的发展历程
明清长江中游地区的市镇
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的管理
明清时期海岛开发模式研
明清经济发展史上政府作
最新热门    
 
明清珠江三角洲的圍海造田與生態環境的變遷

时间:2009-7-24 13:51:46  来源:不详
更為嚴重的是,赤潮危害到人的健康,在明清時代,人們對它還沒有充分的認識,不少人吃了被毒死的魚貝類,或者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甚至是死亡。這是過去三角洲濱海地帶的人們壽命短的原因之一。

三、對漁業生產和海產養殖業的損害
 
廣東漁業素稱發達。珠江盛產魚花,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魚苗,「魚苗,亦名魚花。來自西江,隨漲而至,取之者多南海九江村人」,「魚苗非潦不來,然潦急則去,潦徐則留」。⑤海岸的灘塗、河口、濕地往往是魚類回游、產卵、覓食、避敵的重要場所。從明代到清代,沙田圍墾的區域和堤圍的修建不斷地向西北江的下游發展,直抵珠江的入海口,從而使得珠江的出海口越來越窄,潮汐來時,由於海水與淡水的交换,不能緩慢地進行,從而改變了江水生態,加上急潦暴發,魚苗隨著急潦而走,流失了魚苗。同時由於在圍墾之初,沒有考慮到灌溉的來源,造成圍而不墾的現象,結果,破壞了魚蝦蟹的棲息環境,甚至破壞了它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清]屈大均:《廣東新語》卷十四《食語·穀》。
②  民國《陽江志》卷三十七《雜志上》。
③  康熙《新安縣志》卷之十一《防省志·災異》。
④  民國《東莞縣志》卷三十二《前事略四·國朝一》。
⑤  [清]張渠撰、程明校點:《粤東聞見錄》卷下《魚苗》,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1月第1版,第115頁。
 
產卵場所。加上人類大量的水上作業,擾亂了魚類的繁殖,魚的產量自然就會減少。嘉慶《東莞縣志》就明確指出:「近日沙田漲淤,江流漸淺,鹹潮漸低,兼以輸船往來,攪使驚竄,滋生卵育棲托無由,不惟海錯日稀,即江魚亦鮮少矣,此亦可以觀世變也。」①
廣東是古代貝類養殖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養殖場地大部分在江河出海口和內灣以及泥沙底、水流暢通的區域,也就是在田少海多的地方。如《業蠣考》載牡蠣的生長環境,「沿海之氓,田少海多,往往借海為生」②。「水淡則蠔死,然太鹹則蠔瘦,大約淡水多處蠔易生,咸水多處蠔易肥」③。它們的生活環境要求的水溫、海水的比重、混濁度、鹽度以及營養物質很嚴格。海灘的大量圍墾,堵住了出海口,影響了潮汐的發生,使得海水與河水不能正常交換,改變了河水的鹽度和混濁度,破壞了牡蠣的生長環境,使得產量大減,「惟是今古滄桑水土變幻,仍在不測之目」④。再如新會地區,「*[虫+雷]產崖門海坦中,種以小者,一二年方大,惟鹹潮多則*[虫+雷]肥」⑤,水的鹽度的改變,使*[虫+雷]的產量大減。由此可見,棲息地的破壞,會對魚貝類的生存環境產生巨大威脅,造成水產資源的減耗。蚶也是適宜咸水生長的貝類,水鹽度的改變同樣也對其造成影響,「放蚶,蚶苗販自閩省,其質至細而價甚高,亦咸水放於泥坪,養之不數月獲息甚夥。淡水漫入即群斃,更或蚶虎,族生亦收成減半」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嘉慶《東莞縣志》卷十五《輿地略十四·物產下》。
②  轉自趙希濤:《中國沿海環境變遷》,北京海洋出版社,1994年版,第75頁。
③  道光《香山縣志》卷二《輿地下物產》,載《中山文獻》(三)。
④  民國《東莞縣志》卷十五《輿地略·物產下》。
⑤  光緒《四會縣志》編一《物產》。
⑥  嘉慶《澄海縣志》卷之六《風俗》。
 
四、基塘種養代替農田耕作,有利也有弊
 
珠江三角洲是個低窪之地,新墾沙田更為潦涝之區,隨著堤圍的不斷修築,農田排水日加困難,於是迫使其推廣基塘的種養生產方式,新的生產方式改變著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生態環境。基塘種養有其進步的一面,它使水歸低塘,基高便於種植和防水,同時能充分利用動植物的排泄廢物,形成互補的食物鏈,是農業生產的新創造。然而,基塘的生產方式也嚴重破壞了植被,耕地面積嚴重受損,深挖的魚塘再也恢復不了農田。大面積農田的損失是生態危機的表現。明初,人們只是將一些地勢低窪、水潦頻仍、生產條件較差的土地深挖為塘,這種做法有利於充分利用土地。發展到清代以後,隨著基塘利益的不斷增加,人們逐漸的開始把一些肥沃的沙田也挖為魚塘,「廣州諸大縣村落中,往往棄肥田以為基」①,結果使得農田面積減少,特別是乾隆二十四年以後,廣州成為一口通商,對生絲的需求擴大,從而刺激了人們大量地發展基塘農業,出現了「棄田築塘、廢稻樹桑」的熱潮,耕地被大量的挖塘,稻作生產受到排斥。鴉片戰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