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明清易代的偶然性与必然
明清江南消费性质与消费
边墙兴废与明清苗疆社会
明清时期的北京教堂与中
明清北京的马神崇拜及其
明清时期汉口的发展历程
明清长江中游地区的市镇
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的管理
明清时期海岛开发模式研
明清经济发展史上政府作
最新热门    
 
明清珠江三角洲的圍海造田與生態環境的變遷

时间:2009-7-24 13:51:46  来源:不详
爭以後發展更為迅速。基塘的生產方式獲得的只是利害相兼,如果管理不善,任其自身的循環發展,到最後也只能成為廢棄的魚塘;而農田一旦喪失,不只是難以恢復,更重要的是造成了糧食的減產。如龍山鄉「鹹同之間,村西良槎大帽閘裏尚有民田數十頃,皆種粘稻,今帖息以樹桑,無複有稻花之香矣」②。順德地區「縣屬至光緒末年,禾田多變基塘,蒔禾之地,不及十一,穀之登場亦罕矣」③。雖然珠江三角洲地區發展了商品性的農業,但是糧食的產量卻有減無增,只好依靠外省的輸入,這不能不說是盲目的發展基塘業所產生的結果。現在有研究表明,對大多數的沙田來說,比較合理的結構是水稻占耕地的65—70%,魚塘則占5—10%,④它說明盲目開挖魚塘,嚴重損害了耕地。
—————————————————
①  [清]屈大均:《廣東新語》卷二十二《鱗語·魚》。
②  譚棣華:《清代珠江三角洲的沙田》,廣東人民出版社,1993年1月第1版,第204頁。
③  民國《順德縣志》卷一《物產》。
④  廣東省農村研究中心編:《廣東農業發展戰略研究》,1984年9月版。
 
新的養殖法也帶有嚴重的致命傷。它使物種處於封閉的生態系統,近親繁殖,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產生物種的退化和有害物質的滋生,醞釀著新的災難。《廣東新語》記載:魚「大率出於海者十之七,出於江者十之三,然皆美於池塘者也」①,這是說海鮮、江鮮要比池塘所養的魚鮮美。更有甚者,有些地區養育方法不對,局限於封閉養殖,有的魚已經變了味道,「畜於池塘者臭不堪食」②。「鳊魚,小頭縮項闊腹弓脊,綑鱗色青白,產江中,陂塘亦有之,然不及產于江者鮮美」③。有的地方由於技術條件較差,將魚苗放于水中之後,就不再進行管理,並且對魚病缺乏有效的防治技術,從而出現了鯉魚「海鯉金赤色,大者十數筋,畜池塘者大不過二筋」④的現象,造成了明顯的物種退化。另一方面,堤圍的大量修築,使得大水來時無以宣洩,魚塘當中的水漫溢,魚苗大量的流失,如順德龍江鄉「嘉慶十八年癸酉,西潦水漲,塘魚多溢」,「道光九年已醜,潦水大至,魚塘半溢」,「十四年甲午大水,魚塘多溢」,「十七年丁酉夏五月,潦水大至,六月複至,七月始退,魚塘多溢」。⑤更重要的是,沿海灘塗圍墾之後,生態要發生變化,水流的淤積作用減慢,水質改變,含鹽度降低,圍墾區原有的生物品種將漸趨滅絕或生勢微弱,而另一物種的形成又需要很長的時間,這意味著,原有的生態資源在圍墾中受到摧殘。
——————————————
①  [清]屈大均:《廣東新語》卷二十二《鱗語·魚》。
②  [清]張渠撰、程明校點:《粵東聞見錄》卷下《雜魚》,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1月第1版,第116頁。
③  宣統《高要縣志》卷十一《食貨第二·物產》。
④  道光《香山縣志》卷二《輿地下·物產》,載《中山文獻》(三)。
⑤  民國《順德龍江鄉志》卷一《编年》。
 
五、低濕地的喪失,使水禽和涉禽的生存環境遭到破壞
 
濕地是眾多動植物的庇護所,是僅次於森林的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場所,特別是水禽和涉禽的繁殖地與棲息地。珠江三角洲在沒有開發或者說還沒有充分開發之前,曾是眾多鳥類越冬的去處,許多的鳥類長期留住在此,其中以江鷗、鶴類、鷺鳥、野鴨特別多,文獻中常記。如「鷺,水鳥也。林棲水食,群飛成序」①。「有水鶴,亦小,狀類白鷺,其性通風雨,有風雨則鳴而上山,否則鳴而下海,尋常多在榕樹」②;「江鷗,在漲海中隨潮上,常以三月風至,乃還洲嶼,頗知風雲」③;「野鴨,比家鴨小,色雜青白,背上頗有文,短喙長尾,卑腳紅掌,性肥而耐寒,常入水取百蜆食之,又名蜆鴨」④。這些鳥類通常在濱海沙灘或者是水中的小島上活動,並且在淺水處覓食魚蝦和水生植物。珠江三角洲被開墾以後,對濕地的生物資源進行了過度的利用,嚴重破壞了濕地生態系統的平衡。沙灘和水域的大量圍墾,使濕地的面積大量減少,許多水鳥、涉禽賴於棲息和覓食之地日益縮小和消失,從而造成了鳥類數量的急劇減少,甚至造成了一些珍貴物種的滅絕,如「潮將至則先鳴」的鹡鹡⑤,生於海邊「夜當潮漲則鳴」的潮雞⑥,都日漸稀少。據現在的研究,中國現存的鷺類有20種,都屬於珍貴的鳥類。全世界已經開始了對濕地的保護,中國有眾多的濕地,已有6個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⑦但是卻沒有廣東地區,這明顯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