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注体
从流民法看都铎时期议会
对后文革时期中国近代史
从考古发掘资料看唐宋时
宋元时期的赌博管窥
论民国时期的研究审查与
“五四”时期的中国史坛
史学理论研究与新时期中
抗战时期资源委员会特矿
最新热门    
 
唐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地理基础

时间:2009-7-24 13:52:04  来源:不详
《三朝北盟会编》的徐梦莘、写《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李心传、写《续资治通鉴长编》的李焘等史学名家,也都是南方人。《通鉴》写好后,不在北方刻印,却要到杭州付梓;当时的三大刻书中心——杭州、建阳、成都,也都在南方。以上事实说明,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化重心也在南移,南方人口的文化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并逐渐超越了北方。正因为有了文化素质较高的大批劳动力,南方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就越来越快,形成了后来的所谓“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的经济和文化都很发达的繁荣局面。

四、优越的气候、丰富的物产及发达的交通

在江南经济发展过程中,气候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众所周知,江南地区相对中国北方来说,气候温暖,雨水丰沛,一年四季均可有不同作物生长。而据竺可桢先生研究,历史上江南地区的气候,隋唐时期比现在还要暖和,北宋虽较寒冷,但南宋时期又趋暖和了。[18] 这种有利的气候条件使得江南地区的农作物,特别是作为主要农作物的水稻能够很好生长。在宋代,江南地区的农民已培育出早、中、晚等不同品种的水稻,如陆游在《喜雨》诗中就说:“六十日白最先熟,食新且领晨炊香。”其自注云:“六十日白,稻名,常以六月下旬熟。”[19] 由于江南地区无霜期长,水热资源丰富,农民们便可利用不同品种成熟的早晚使水稻一年再熟,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总产量。宋人吴泳在《隆兴府劝农文》中就说过:“吴中厥壤沃,厥田腴,稻一岁再熟。”吴地如此,吴以南的地区气候更为暖和,一岁再熟更不成问题。另外,唐宋时期小麦的种植区域已不断向南扩张,特别是两宋之交,北人大批南下,北方的小麦种植技术及各式良种传人南方,北人喜面食的习惯也一时难以改变,对麦面的需求量大增,因而江南地区小麦的种植也开始普及起来。庄季裕在《鸡肋篇》中说:“建炎之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绍兴初,麦一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于是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陆游诗中也有“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之句,[20] 可见宋代江南地区种麦已极为普遍。而江南种麦大多是冬种夏收,原来冬闲的土地得到了利用,农田单位面积产量当然又提高了许多,这也是北方寒冷气候所无法比拟的。除稻麦以外,江南地区的农民还充分利用优越的气候条件,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见缝插针种植棉花、蚕豆、芝麻及各类蔬菜等经济作物;又利用各种零星土地大种桑树,一年中养蚕多次,使南方的丝织业也很快发展起来,并迅速超越了北方;在丘陵山区,农民们更利用南方充分的湿热条件大种茶树,收获的茶叶不但在国内销路极广,在国际上也是贸易大宗;这样,江南经济如虎添翼,发展速度更快了。

江南经济的发展,还与江南地区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与矿产资源有关。早在汉代,司马迁写《货殖列传》时就已指出:“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王毒 鹰瑁、珠玑、齿革。”进入唐宋时期以后,许多以前未被发现的资源被开发,一些原来只是小规模利用的资源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于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江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及其它各行各业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唐玄宗天宝年间,负责转运南方物资的官员韦坚曾在长安城外的广运潭上举办过一次江南物资展览会,引日唐书韦坚传》对此作了具体的描述:“坚……取
小斛底船三二百只置于潭侧,其船皆署牌表之。若广陵郡船,即于橄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船,即京口绫衫缎;晋陵郡船,即折造官端绫绣;会稽郡船,即铜器、罗、吴绫、绛纱;南海郡船,即媾瑁、真珠、象牙、沉香;豫章郡船,即名瓷、酒器、茶釜、茶铛、茶碗;宣城郡船,即空青石、纸笔、黄连;始安郡船,即焦葛、蚺蛇胆、翡翠。船中皆有米,吴郡即三破糯米、方丈绫。”唐时江南物产之丰富,由此可见一斑。但以上所列,仅是进贡物品,而实际所有,远比上述物品丰富。以成书于南宋时期的《乾道临安志》所载杭州地区物产为例,该地谷有粳、糯、粟、麦、麻、豆六种,衣有绫、绢、布、绵、罗、绸、纱七种,货有茶、盐、丝、蜜、蜡、纸六种,药有白术、茱萸等八十四种,果有橘、橙等二十四种,花有牡丹、芍药等四十四种,木有桑、梓等十五种,竹有箬、呈等六种,杭州如此,其它各地也都有各自的特产。正是这些丰富的物产,为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我们今天一些原来交通闭塞的贫困地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一个经验总结,它充分说明了交通在发展经济中的巨大作用。今天是如此,古代又何尝不是如此?江南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与这一地区发达的交通,特别是发达的水上交通也是密切相关的。由于江南地区多雨水,多河流湖泊,所以早在春秋时期,出于政治和经济的需要,吴国就开凿了沟通太湖和长江的吴故水道和胥溪。据《越绝书》记载,吴故水道是“出乎门,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