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胡道静与中国科学技术史
技术进步:中国古代经济
秦汉时期匈奴族提取植物
自然环境·地缘政治·新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
泛美危机与争取进步联盟
科技进步与战后世界历史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考古学
中国机械工业技术引进五
秦汉时期的职业技术教育
最新热门    
 
技术进步和宋代江南的水利、农业

时间:2009-7-24 13:52:21  来源:不详
之水,使之经芜湖入长江。他说:“由五堰而东注太湖则有宣、歙、池、广、溧水之水,水苟复堰,使上之水不入于荆溪,自余山涧之水宁有几耶?比之未复,十须杀其六七耳。”上游之水减去十之六七(分流向芜湖人长江),自必缓解太湖这个“腹”部的压力。其次,“开夹苎干、白鹤溪、白鱼湾、塘口渎、大吴渎,令长塘湖(又名长荡湖)、涌湖相连,泄西水人运河.下斗门人江”。使西北之水不入太湖。复次,鉴于庆历二年(1042)因运粮之需,修筑了五六十里的横截吴江江流的堤岸,以致太湖之水溢而不泄,浸灌三州之田,“先开江尾茭芦之地,迁沙村之民,运其所涨之沙,然后以吴江岸凿其土为木桥千所,以通粮运”。又开下游白蚬、安亭二江,使太湖水由华亭、青龙人海。就是说,疏通吴江东泄水道,建桥拆堤,使太湖之水顺利人海。再次,疏浚太湖周围塘、浦、沟、渎,使整个水道系统通畅,有利蓄泄,增强抗旱防涝能力。如百渎及其旁支淤塞问题,嘉祐中邑尉阮洪鸠工疏导二十九条港渎,“是年大熟”,所以单锷认为“宜兴所利非止百渎而已”,还有蠡河、孟泾均可照此办理。又如东南出海口问题,熙宁间,“殿丞刘悫相视苏、秀二州海口,诸浦渎为沙泥壅塞,将欲疏凿,以快流水”。但刘悫担心海口诸浦疏通后,东风起时海水会倒灌民田。单锷对他说:“地倾东南,百川归海。古人开诸海浦所以通百川也,若反灌民田,古人何为置诸浦耶?百川东流则有常,西流则有时,因东风虽致西流,风息则其流亦复归于海。”[13]
    由此可见,从郏直、郏侨父子到单锷的治水治田之说经过了一个完善的过程,治田必先治水,治水为了治田,终于形成后人公认的治水治田理论和一系列技术对策,对促进江南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2.浙江东西的治水治田成绩
    两宋浙东治水治田的成绩是很显著的,《宋史·河渠志》有关“东南诸水下”已记其大要,有关地方志书则有详述,散见于近人著述中多有发微,因为篇幅关系难以俱引。现将有某些特色的工程简述如下,以为分析的例证。
    浙东水利向以蓄水防潮两利为目的。但是,自北宋政、宣以后,政府出于广启财源、地主出于兼并土地和南渡人户增口对耕地的需要等原因,江南围湖垦田之浪潮日益凶猛。如明州与越州“陂湖专溉农田,自庆历中始有盗湖为田者,三司切责,漕臣严立法禁。宣和以来王仲嶷守越、楼异守明,创为应奉,始废湖为田,自是岁有水旱之患”[14]。这里所说的王、楼二人废湖为田事就是指政和中明州守臣楼异倡议废广德湖为田和宣和中越州守臣王仲嶷倡议废鉴湖为田,其结果使两湖的蓄水灌溉之利尽失,水旱之患随之而起。为了保护濒湖农田,南宋始重新浚治两湖。绍兴五年(1135)明州守臣李光奏请废罢广德湖的湖田,“尽复为湖”;乾道五年(1169)守臣张津又言东钱湖因豪民包占、种植菱荷使湖水障塞,原有四闸七堰,可灌田五十万亩的东钱湖水利因此尽失[15]。直至淳熙三年(1176)才重新加以疏浚。嘉定时东钱湖再次被豪民侵占[16]。至于鉴湖在南宋隆兴年间才开始还田为湖。绍兴元年(1163),绍兴府守臣吴芾言:“今欲发四百九十万工,于农隙接续开凿。”二年吴芾又言:“修鉴湖全藉斗门堰闸蓄水,都泗堰闸尤为要害……”“其后芾为刑部侍郎,复奏:开鉴湖,溉废田二百七十顷,复湖之旧。又修治斗门堰闸十三所。夏秋以来,时雨虽多,亦无泛溢之患,民田九千余顷悉获倍收,其为利较然可见"[17]。至于浙东其他州府治水治田情况,权且从略。
    浙西的治水治田除上述之捍海石塘外,主要是西湖的整治以及临安等地陂塘的整治、修筑。西湖在五代钱氏统治时曾进行疏浚。五代末宋初又“水涸草生,渐成葑田”。庆历元年(1041),郑戬知杭州,发县丁数万,开辟西湖葑泥,使之不再湮塞,“民赖其利”[18]。元祐中,苏轼知杭州,又奏请治理西湖:“请降度牒减价出卖,募民开治(西湖)。禁自今不得请射、侵占种植及脔封为界。以新旧菱荡课利钱送钱塘县收掌,谓之开湖司公使库,以备逐年顾(雇)人开葑、撩浅,县尉以管勾开湖司公事系衔。轼既开湖,因积葑草为堤,相去数里,横跨南北两山,夹道植柳林,希榜曰:苏公堤。”[19]在苏轼之后,李偃在政和五年(1115)知杭州时也“乞依六和寺岸,用石砌叠”[20],防止海潮冲毁捍海堤塘。
    临安的其他水利工程有记载者不下数百处,大都称为堰、塘。著名的堰有千秋堰,唐五代时筑并复置,后废弃不用。北宋宣和间修斗门(即千秋堰斗门与西函斗门),接天目山来水,“溪水涨则下板以防水人,溪水退坝中水高则启板以泄之。旱则修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