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西北民族贸易论纲
试论宋朝的“祖宗之法”
论西北地区诸长城的分布
论西北地区诸长城的分布
宋朝职官制度的特点
试论宋朝的“祖宗之法”
生态环境影响:解读西北
吐蕃经略西北的历史作用
北宋经制西北民族对生态
荒政与劝分:民间利益博
最新热门    
 
宋朝西北经济开发的动力

时间:2009-7-24 13:52:22  来源:不详
  [内容提要]历史上西北地区的经济开发可分为军事动力型和经济动力型两大类。朝西北的经济开发与前代一样,不论农牧业还是商业,都是以军需供应为目标的军事动力型开发。本文论述了宋朝西北经济开发的这一类型特点,并指出其内涵的历史必然性和局限性。
  
  [关键词]宋朝;西北;经济开发

    宋朝统治时期,中国的政治始终陷于民族分裂的阴影。就西北地区而言,宋王朝所统治的只是一小块,大部分地区都在西夏、吐蕃、西州回鹘、于阗、喀喇汗王朝等民族政权的统治下。宋朝政府为了维持边界安全,抵御来自党项、吐蕃等族的入掠,进而开疆拓地,扩大统治地盘,因而十分重视这里的经济开发。
西北的经济开发自两汉以来就高潮迭起,但其与内地开发的背景相悖:西北边境越是纷扰,战事频繁,中原政府就越重视这里的经济开发;而当战火平息,边境安静下来以后,政府组织的开发亦随之停歇,决不会有新的举措,甚至连已经兴建的水利设施,开熟的土地也往往弃荒而不惜。宋时西北的战争连绵不断,因而宋朝政府组织的经济开发活动也十分活跃。如把这一时期宋朝对西北经济开发的关注点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粮”和“马”。下面分述宋人在这方面的一些思考和举措。
 
一、围绕军粮供应而组织的私有制农业开发
 
    北宋在西北的大规模边防活动是从仁宗时开始的。当时宋朝有125万多禁军,为防御西夏的人掠,常年驻扎在宋、夏边界的禁军就有20—30多万。除此之外,又有十四五万之乡兵。如何解决这些军队的口粮,是困扰宋朝政治家、军事家的一大难题。宋朝政府曾经通过“入中”、挽输等办,从内地调运来大量粮食和马料,但满足不了需要。最后,克服这一困难的思路便回到就地解决的历史老路上来了。围绕军需供应,宋朝对西北的官营和私营农业开发都抓得很紧,私营农业包括地主农业、小自耕农农业和弓箭手农业几种形式,宋朝政府的政策是:
    (一)扶植地主所有制农业。在今天西北这块土地上,宋时各族总人口不超过910万,其中宋统区至少有540万,①超过了汉时期的人口。宋朝政府利用这一相对优势,在它统治的陕西五路一鄜延、环庆、泾原、凤及熙河路,极力扶植和保护以地主所有制为主的私有制农业,其核心措施是安置和保护人口。“民为邦本,食乃民天”,封建朝廷的劝农诏令中经常出现这样的话,可见它是将足食、保民作为治边、治国和进一步开发农业的根本来抓。宋朝贵族官僚地主、商贾高利贷地主和豪强地主的田地,除了祖业,还大量兼并小农田地,强夺和包占国有地以扩大私田占有量。在两税制度下,土地不论在谁手中都要交税,都不会影响政府的收入,所以宋自开国以来就“不抑兼并”,即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等于纵容官僚地主扩张耕地。私家地主所有制是宋代土地制度的主体。它要求国家政权的保护,但在经济利益上又与国家相矛盾。私人地主既想更多地摆脱对国家的赋役负担,又想与国家政权争夺农民的剩余劳动和地租,而国家政权为了维护地主阶级和社会整体利益,也需要直接掌握一部分田地,从而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公与私、部分与整体的矛盾斗争。同时,作为封建赋役主要承担者的小自耕农,也要求国家政权的保护。这样,国家对私人地主的经济政策,就是一方面不抑兼并,放开土地买卖,确保其合法的经济权益,另一方面又通过检括逃田、户绝田及远年荒地,没收犯罪官僚地主的田地,收献、收买甚至强夺等手段,回收其一部分土地和经济利益,抑制他们非法兼并小农包括边境少数民族的耕地,保持国家、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