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西北民族贸易论纲
试论宋朝的“祖宗之法”
论西北地区诸长城的分布
论西北地区诸长城的分布
宋朝职官制度的特点
试论宋朝的“祖宗之法”
生态环境影响:解读西北
吐蕃经略西北的历史作用
北宋经制西北民族对生态
荒政与劝分:民间利益博
最新热门    
 
宋朝西北经济开发的动力

时间:2009-7-24 13:52:22  来源:不详
依附关系相对减轻,在这一历史条件下,仍按军事化形式组织的屯田生产,其落后性就显而易见了。
    然而尽管如此,屯田的积极意义仍然是存在的。正如嘉定十六年(1223)十一月太常少卿魏了翁所言:“并边之地久荒不耕则谷贵,贵则民散,散则兵弱;必地辟耕广,则谷贱,贱则人聚,聚则兵强,此理必然。”[23],在兵火遍地的战争环境下,无论宋、夏边界的两不耕之地还是内地各路的抛荒田,离开武装护耕的屯田形式是很难耕垦的,兴办屯田不仅利用了大量的荒地,增加了社会总产量,对于解决军需、减轻内地农民的负担、减少国家的挽运开支等都是有益的。难怪当时政治家对它那样热心了。
    营田是在边界民族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宋朝政府为“助边计”而设置的。宋朝在西北的营田,宋仁宗对夏战争期间,宋神宗熙河开边以后和南宋绍兴时期曾经出现过三次高潮,[24]并在解决边防军需上起过重要的作用。如绍兴十二年(1142),川陕宣抚副使郑刚中在阶、成二州营田,直抵秦州界,开田3000余顷,岁收18万斛。是宋代营田规模较大、成果显著的一例。营田与屯田分开及其在西北大量地设置,反映了宋朝政治家、思想家解决军需问题的多种思路和思想活力。
    宋朝政府还有一类直接经营的田地即官庄。它是相对于私有制土地及私家庄田而言的。与后世皇亲贵族私有的“官庄”不同,宋朝的官庄由常平司所管的折纳、抵当、户绝田,转运司所管的官田,提刑司所管的没收“贼徒”田舍及营田、官牧地等系官田设置。从经营形式看,屯田以兵,营田以民,官庄则土地分散,耕作“亦往往杂用兵民也”,[25]“不复更限兵民,但及给用即取之”。可见这几类土地的经营形式是“实同名异”,或“名虽殊而制相人也”。[26]官庄不同于屯、营田的特点,或它与前者的最大区别,是屯、营田不论以兵、以民都是将许多兵(民)集中到官地上集体耕作,而官庄虽然也有用兵士耕种的,但多数采取向民间出租的形式,实行个体化分散耕作。前述吴玠在陕南一带的屯田,开始时效果不佳,在漕臣郭大中建议下。改为出租经营,“使民自耕”,乃岁人多于屯田,就是改落后的屯田为租佃制经营的一个例子。
    两宋政府直接掌握和经营的田地不多,官庄更少。就西北而言,主要是熙河开边后在“新复地”设置了一些官庄。如熙宁十年(1077)二月,按熙河路相度官庄霍翔的建议,宋朝政府将熙州城下营田110顷70亩改为官庄。元丰二年(1079)二月,按总制熙河路边防财用司的要求,岷州床川、荔川、闾川寨,通远军熟羊寨营田依官庄例,募卒200人(计划发展到1000人),以给16官庄、四营田工役。工食费用全由地方自筹,与此同时,设立了尚书工部统一主持下的官庄管理系统。联系南宋绍兴间吴玠在陕南设立的官庄改兵耕为出租,可以看到官庄经营与其它官田一样,也经历了一个摸索最佳经营形式,改集体耕作为分散出租的历史过程。两宋政权设置官田的目的,本来就是要在国用不济,民力已困的情况下,通过官田经营来补给军粮,同时将战乱中抛荒的土地检括起来,安置流民,恢复社会秩序和生产;至于经营形式,那是完全可以变通或兼而用之的。
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官田最少而经营形式最多的一个朝代。当时西北的官田经营除这里提到的屯营田、官庄、弓箭手田外,还有职田、学田、监苑农地等,因为数量较少,影响不大,这里不再论列了。如前所述,宋朝政府不捐细流,孜孜经营各类国有土地的动力,正是来自边界军粮的需要。

三、以茶马贸易为核心的商业开发
 
  军事动力型开发是历代也是宋朝西北农业开发的主要特点。同样宋朝西北的商业经济开发也完全是出于边防军需的考虑。宋时不论内地还是西北,商品经济都比前此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是由于庶族地主的特点、多民族政权的需求和多种经济形式的互补性决定的。从西北的情况来看,在繁盛的商品贸易中,宋朝政府始终把战马的获取放在经济开发和商品贸易的突出位置,“国之大事在兵,兵在马”,对于饱受战争忧患的宋朝政府来说,这是可以理解的。
    宋朝解决战马的思路,一是养,二是买。国家设监养马,是先秦两汉以来中原政府的传统政策,宋朝继承这一传统,也在开封府、京东西、河南北、河东、陕西等地开设了马牧监。设立于宋初的同州(治今陕西大荔县)沙苑二监,每监养马4 600匹,其牧地庆历五年(1045)时有11460余顷。[27]熙河开边后,宋朝政府又于元丰二年(1079)在岷州及通远军“置牧养十监”。[28]但由于党项、吐蕃、回鹘等地方民族政权的争夺,西北传统牧业资源中,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