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元代及明前期社会变动初
元代盐政及其社会影响
元代税粮制度初探
元代泉州舶商
元代江南税粮制度新证
元代两淮地区屯田考
试论元代中国与高丽的贸
论元代浙江的商品经济
元代都城史研究概述——
元代汉水流域农业和工商
最新热门    
 
元代司农司和劝农使的建置及功过评价

时间:2009-7-24 13:52:32  来源:不详
、义粮、学校之数,考核增损勤惰”[60],所说种植包括桑枣榆柳等。
元初,司农司和劝农使的工作是有成绩的。奥敦保和“领真定、保定、顺德诸道农事,凡辟田二十余万亩”,其子奥敦希恺袭为真定路劝农事,寻以劝农使兼知冀州,兴利除弊,发展农桑[61]。至元八年,董文用为山东东西道巡行劝农使,“列郡咸劝,地利毕兴。五年之间,政绩为天下劝农使之最”[62]。至元十年张立道领大司农事,又授大理等处巡行劝农使,治理昆明池,“得壤地万余顷,皆为良田。爨棘之人虽知蚕桑,而未得其法,立道始教之饲养,收利十倍于旧,云南之人由是益富庶。罗罗诸山蛮慕之,相率来降,收其地悉为郡县”[63]。至元二十五年燕公楠“除大司农,领八道劝农营田司事,按行郡县,兴利除弊,绩用大著”[64]。此类事实不胜枚举。文献还记载某些年份的农桑学校数量,至元二十三年“大司农上诸路……植桑枣杂果树二千二百九万四千六百七十二株”[65];二十五年十二月“大司农言耕旷地三千五百七十顷”[66];二十八年十二月,“司农司上诸路……垦地千九百八十三顷有奇,植桑枣诸树二千二百五十二万七千七百余株”。[67]时人评论大司农司“专以劝课农桑为务。行之五六年,功效大著,民间垦辟之业,增前数倍”[68];“凡先农之遗功,陂泽之伏利,崇山翳野,前人所未尽者,靡不兴举”[69];“立诸道劝农司,巡行劝课,敦本业,抑游末,……不数年,功效昭著,野无旷土,栽植之利遍天下”[70]。由于农桑的发展,元世祖时人户大增,明初史臣说:“终世祖之世,家给人足。天下为户凡一千一百六十三万三千二百八十一,为口凡五千三百六十五万四千三百三十七,此其敦本之明效可睹也已”[71]。这些评价,说明了元初劝农桑是有成绩的。

三、元人对司农司劝农使的评价
 
    元时,人们还揭露劝农工作中的弊端,如劝农实为扰民、统计农桑数量中和考核官员政绩中的弄虚作假等。元朝农业发展还在许多制约因素,如人力不足、畜力不足、粗耕粗作、农时被耽误、农具质次价高购买不便等,这都影响了农业发展的实效。
    劝农实为扰民。由于官员选拔制度的原因,官员懂农事者不多。王祯说:“今长官皆以劝农冒衔,农作之事,已犹未知,安能劝人,借曰劝农,比及命驾出郊,先为移文,使各社各乡预相告报,期会斋敛,祗为烦扰耳!”[72]县官不懂农事,加以官僚做派,劝农实为扰民。蒲道元说:“今国家辑劝农之书,责部使者及守令劝课矣,而民之储蓄不若古,一有水旱,发廪以济,然所及有限。而所谓义仓者,又名存而实亡,是以穷民不免流离”[73],劝课农桑并没有使人民富裕。
    纸上栽桑。即统计农桑数量中的弄虚作假,农民无实惠而有实祸。元时有“纸上栽桑”之语,形象地反映了统计农桑数量中的弄虚作假。许有壬回忆延祐六年(1319)为山北道廉访司经历时,亲见各县上报农桑数目中的弄虚作假:“以一县观之,一地凡若干,连年栽植,有增无减,较恰成数,虽屋垣池井,尽为其地犹不能容,故世有‘纸上栽桑’之语。大司农总虚文,照磨一毕,入架而已,于农事果何有哉!”[74],一县栽桑数量远远超过其土地面积,此乃山北情况,江南如此。约至正九年(1349),赵访说:“尝见江南郡邑,每岁使者行部,县小吏先走田野,督里胥相官道旁有墙堑篱垣类园圃者,辄树两木,大书‘畦桑’二字揭之。使者下车,首问农桑以为常。吏前导诣畦处按视,民长幼扶携窃观,不解何谓,而种树之数,已上之大司农矣。”[75]县官应付劝农使的检查,弄虚作假,劝农官则走马看花,看不到真实情况。胡祗通揭露其后果:“农官按治司县供报薄集数目,似为有功,核实农人箧笥仓廪,一无实效。他日以富贵之虚声达于上,奸臣乘隙而言可增租税矣,可大有为矣,使民因虚名而受实祸,未必不自农功始”[76],由于弄虚作假,农民因富贵之虚声而受增税之实祸。这些,都说明检查统计农桑成果中的弄虚作假相当普遍。
    官员政绩考核,实为虚文。元朝以田野辟、户口增、盗贼息、词讼简、赋役均五事考核地方官员政绩。许有壬认为以五事备考核官员“实则虚文”。户口增,不过是析居放良、投户还俗,或流移至此,彼减此增之数。江南之田水中围种,齐鲁之地治尽肥硗,辽海之沙漠莽苍,巴蜀之山林溪洞,龚遂、黄霸再世,亦无能为力。欲盗贼息,则盗匿而不申。求词讼简者,将应理之事,亦付而不问。至于赋役,则上下贫富、品答科派,自有定规,尽能奉行,亦分内事。以五事备考核官员,“实效茫然,凋瘵日甚,惟其必以五事全者备取之,则谁不巧饰纸上”。[77]以上三条实是劝农和考核官员政绩中的弊端。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