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元朝的特性·蒙元史若干
元朝汉化迟滞浅议
元朝的特性
元朝的特性——蒙元史若
统一新罗在东亚世界中的
元朝诏敕制度研究
都官文书中的“臧钱”与
元朝行省的两个基本特征
元朝的土地登记和土地籍
宋王朝与物价管理
最新热门    
 
元朝与高丽的海上交通

时间:2009-7-24 13:52:32  来源:不详
福建行省官员,要他们对海外各国加强联系,“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⑥。这主要是针对南海诸国说的,至于在此以前已与元朝有密切关系的高丽,当然更不成问题。据郑麟趾《高丽史》记载,忠烈王四年(戊寅,1278)十月,“宋商人马晔献方物,赐宴内廷”⑦。所谓“宋商人”是高丽方面对来自中国南部(南宋统治区)商人的习惯称呼。事实上,这时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均已归元朝统治,“宋商”实际是元商。高丽国王赐宴内廷,说这起来自中国南方的商人是公开的、合法的,也就是得到元朝政府同意的。此事足以说明,元朝政府对于民间商人与朝鲜半岛的海道贸易,采取支持的态度。
    元朝统一以后,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的海上交通是频繁的。首先表现在海运粮食上。元朝在平宋以后很快便建立了海运,即由海道将江南的粮食运到北方,先到直沽(今天津),再由直沽经运河运到大都(今北京)。每年海运的粮食。起初是几万石,逐渐增为几十万石、百万石,最多时达到三百多万石。海运可以说是元朝统治的生命线。值得注意的是,海运的终点并不限于直沽,还有辽东,甚至伸展到了朝鲜半岛。中国史籍记载,至元二十二年(1285)十一月,忽必烈“敕漕江淮米百万石,泛海贮于高丽合浦,仍令东京及高丽各贮米十万石,备征日本”⑧。但次年正月忽必烈因江南动乱罢征日本,这次大规模的海运计划并未付诸实施。至元二十八年(1291)十月忽必烈“以其国(高丽——引者)饥,给以米二十万斛”⑨。据《高丽史》记载,高丽忠烈王十七年(1291)六月,“元遣海运万户黄兴、张侑,千户殷实、世雄,以船四十七艘载江南米十万石来赈饥。世子豫奏比年国人征戌转饷失其农业,以致饥馑,故有是赐”。次年(1292)闰六月,“元诏漕运万户徐兴祥等二人运米十万石来赈饥民,遭风漂失,唯来输四千二百石”⑩。世子即忠烈王之子王璋,也就是后来的忠宣王。这批作为救济用的粮食分两年自江南运到朝鲜半岛。组织过两次大规模海上运输的是元朝海运的主持者之一朱。朱清和海运的另一主持者张瑄在南宋末年都是横行于海上的强盗,“若捕急,转引舟东行,三日夜,得沙门岛。又东北,过高句丽水口,见文登、夷维诸山。又北,见燕山与碣石。……亡虑十五、六返”⑾。元军南下,朱、张投降,由于他们熟悉中国南北航路,便献海运之策,适应了元朝政府的需要,因而得到重用,专门负责海运事宜。同时,他们对于“高句丽水口”也是有所了解的。在忽必烈决定海运江南粮二十万石到高丽时,这一任务很自然便落到朱清身上.朱清原为镇国上将军、江东道宣慰使、海道运粮万户,“庚寅(至元二十七年,1290),运高丽,辽东粮,枢密院奏功,进骠骑冲上将军,余如故”⑿。这里的“庚寅”显然是“辛卯”(二十八年,1291)或“壬辰”(二十九年,1292)的讹误。至于朝鲜史籍中所载海运粮的官员,黄兴疑是黄真之误,黄真是朱清下属的五万户之一。张侑不可考。殷实是朱清的得力部属。至元二十九年,以朱清为首的海道都漕运万户府下分七翼千户所,其中之一是殷武略翼,武略是武略将军的简称,殷武略翼即以殷实为首的千户所⒀。至元二十九年十月,忽必烈殷实为管领海船副万户⒁。这次提升可能与运粮高丽有关。唐世雄不是汉人,而是西夏人,原名黄头。西夏在元代称为唐兀,故以唐为姓,名世雄。他长期从事海运,后来升至海道都漕运万户。这时他的具体职务是嘉兴等处运粮千户⒂。第二年负责海运的万户徐兴祥在同一朝鲜史籍中另一处又作徐兴祚⒃。根据中国方面的记载,从事海运的重要人物中有一位徐兴祖,也许徐兴祥、徐兴祚都是徐兴祖之误⒄。此外,见于中国方面记载的还有一位范文富,“豫馈运高丽及交趾出征军粮,”至元戊子(二十五年,1288)官运粮副千户⒅。
    宋代与高丽的海上交通,有北线,有南线。北线由山东半岛的登州(今蓬莱县)东航至朝鲜半岛西岸的瓮津,经过芝罘岛(今山东烟台市北)。南线由明州(今浙江宁波)经昌国沈家门(今浙江普陀县),蓬莱(今大衢山岛),向北进入大海,与海岸线并行,到淮河入海口附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