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元朝的特性·蒙元史若干
元朝汉化迟滞浅议
元朝的特性
元朝的特性——蒙元史若
统一新罗在东亚世界中的
元朝诏敕制度研究
都官文书中的“臧钱”与
元朝行省的两个基本特征
元朝的土地登记和土地籍
宋王朝与物价管理
最新热门    
 
元朝与高丽的海上交通

时间:2009-7-24 13:52:32  来源:不详
丽的中国北方商人。忠惠王后二年(元至正元年,1341)秋七月丙子,大都商人来,言:“海贼三十余艘,着青黄衣,鸣铎击鼓,袭海杀掠人物。”[31]大都即今北京,这些来自大都的商人讲述了他们的海上见闻,说明他们肯定是从海道来的。在中国北方大都附近的港口与高丽之间,有着一定的航线。
    上面讲的是通过海道前往高丽的中国商人。《高丽史》中还记载了高丽方面经过海道到中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忠烈王二十一年(元元贞元年,1295)四月“又遣中郎将宋瑛等航海往益都府,以麻布一万四千匹市楮币”[32]。当时高丽世子在大都求婚于元皇室,用麻布换取元朝纸钞,就是供世子婚礼用。但由此可见,高丽与中国山东半岛之间有着海上的航路,而且有着贸易的关系。高丽忠肃王元年(元延祐元年,1314)六月,命官员们考阅新购书籍,“初,成均提举司遣博士柳衍、学谕俞迪于江南购书籍,未达而船败,衍等赤身登岸。判典校寺事洪瀹以太子府参军在南京,遗衍宝钞一百五十锭,使购得经籍一万八百卷而还”[33],以上两起都是高丽官方组织的贸易,可以想见,高丽民间也会有前往中国山东半岛和江南的贸易活动,有趣的是,以元代大都生活为背景的翻译教科书《朴通事》中讲到,从高丽前来大都,有“船路”,有“旱路”,“航路”就是海路。其中还说:“今年水贼广。我来时节五、六个贼船围着一个西京来的载黄豆的船,又高丽地面里来载着千余筒布子的大船,冲将去了。后头听的,那贼们把那船上的物件都夺了,把船上的人来打杀了。”[34]和前引《高丽史》记载相印证,在高丽与中国北方港口之间航线上来往的,既有中国商人,也有高丽商人。
    值得指出的是,《高丽史》中有关元朝海商的记载甚少,而关于宋朝(主要是北宋)海商的记载甚多,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我认为指出两点是必要的。第一,见于《高丽史》记载的,通常是国王接见海商的活动。如果不与国王有关,中国海商的到来,便不会引起注意。因此,《高丽史》上的有关记载,只是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海商的活动,远不是全部,肯定还有不少到高丽贸易的中国海商,被《高丽史》遗漏了,在宋代是这样,在元代也是一样。在宋辽、宋金对峙的形势下,前往高丽的中国海商往往担负着沟通双方关系,传送政治信息的使命,他们的到来自然受到高丽政府的特殊重视,所以常有国王出面接见宴请之事[35]。到了元代,中国海商已没有这方面的任务,完全是单纯的商业活动,与国王发生关系的机会也就少了。第二,元朝统一以后,出现了南北经济广泛交流的局面,首都大都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集中全国各地货物的商业中心。元朝政府重视交通事业的建设,从高丽经中国东北到大都的陆路交通是相当便利也是比较安全的,相对来说,海道则是比较危险的。因此,高丽和元朝的贸易活动,无论是官方的或是民间的,大都通过陆道进行,海道贸易的重要性实际上已经降低,这也是不可讳言的事实。
关于高丽到中国南方的海道贸易活动,可以从中国方面的资料得到印证。据元代著名学者姚燧记载,元成宗元贞年间(1295—1296),史耀为江浙行省右丞,“高丽王遣周侍郎浮海来商有司,求比泉、广市舶,十取其三。公(史燿)曰:‘王于属为副车,且内附久,岂可下同海外不臣之国。惟如令,三十税一。”[36]元朝的市舶制度,对于进口的货物,精色十取其一(后改为二),粗色十五取一(后改为二),称为“抽分”,实即市舶税;然后再三十税一,这是商税。纳完市舶税和商税以后,方可在市场上出售。姚燧所说“泉广市舶,十取其三”是不准确的。史燿提出“三十税一”的意思,是对高丽的货物,免收市舶税,只收商税,也就是给予优待,与国内货物同样处理。他的意见是否被接受,并不清楚,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高丽向中国江南输出物品是为数不少的,而且其中相当多应是由高丽官方或民间经营的,否则高丽政府就不会专门派人到江南谈判市舶税问题了。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农民战争爆发。此后十余年间,元朝处于混乱分裂的状态。高丽恭愍王六年(元至正十七年,1357)七月,“江浙行省丞相遣理问实刺不花来献土物”[37]。当时元朝的江浙行省丞相是达识帖睦迩。在此以前,尽管高丽与中国江南有贸易往来,但是作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行省的官员,从来没有主动与高丽联系过。这一年达识帖睦迩突然采取这一举动,绝非偶然。当时中国的南北,实际上已处于隔绝的状态,江浙行省的部分地区,已分别为张士诚、方国珍占有,特别是兴起于淮东的盐民张士诚,在至正十六年(1356)夺取浙西很多地方,对江浙行省的首府杭州,形成了很大的压力,达识帖睦迩在这种形势下违反常规遣使与高丽联系,不会只是礼节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